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2 16:50:25
选择字号:
在这场国际论坛上,他们共议AI时代育人新范式

 

10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第四届“拔尖人才培养国际论坛”暨第三届中国大学书院交流共同体大会在致远书院举办。

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近50所知名高校及微软、华为、阿里云等顶尖企业的200余位专家学者与教育管理者代表,围绕“全球视野下的拔尖人才培养与新时代书院制育人体系探索”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

大会伊始,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的同学联袂合奏《楚颂》。图片由上海交通大学提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在致辞中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始终致力于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探索一条兼具中国特色与世界眼光的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致远学院作为“特区学院”,已构建起“使命驱动”与“好奇心驱动”并重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面对百年变局,他呼吁通过开放合作,共同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范式,为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注入新智慧。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书记江帆强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工程,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未来培养的拔尖人才需兼具全球视野与中国情怀,既能攀登科学高峰又能服务国家战略。新时代书院制育人模式通过打破壁垒、实施精准培养,成为落实该战略的关键支撑。

在主旨报告环节,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彭刚以《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的清华书院制改革》为题,系统阐述了清华大学书院制的特色路径。清华大学已建成覆盖超半数本科生的书院体系,秉持“宽口径、厚基础、重交叉”理念,通过建立跨学科教学委员会、优化课程体系,实现通专融合,并致力于在学分上做“减法”,在课程挑战度上做“加法”。

在题为《外包能动性》的演讲中,香港大学副校长杰·西格尔(Jay Siegel)提出,“个人能动性”是拔尖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他强调,教育不应仅追求标准答案,而应构建以“创造、批判、整理与沟通”为核心的“大脑健身计划”,锻炼完整的思维链条,并提出人才培养应兼顾“精通、探究与人文”三个维度,呼吁建立以专业影响力而非论文与奖项为导向的“学者共同体”。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兆国在题为《AI+HI:从工具融合到文明共创》的主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AI)时代拔尖人才培养的范式重构与价值引领。张兆国强调,教育应坚守“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初心,高度重视批判性思维、家国情怀与伦理意识等人类智慧核心价值的培育。未来的领军人才必须在价值、创新与探索三个维度实现均衡发展。

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Hopcroft)以《信息时代的人才》为题发表演讲,指出,AI将深刻改变教育形态,但绝不会取代教师,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关怀”是教育中不可替代的核心要素。普克罗夫特强调,教育的核心使命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内在动力,引导他们发现并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这是培养信息时代顶尖人才的关键所在。

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的报告中指出,“领军人才”需具备基本原理思维、工程实践与洞察社会需求三大核心能力,“AI for Science”正打破学科壁垒,为交叉人才培养开辟新路径。鄂维南建议通过构建“SciencePedia”结构化知识库、适度降低学分要求、设立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专业、强化价值观与思政教育等举措,系统优化育人生态。

当天下午,三大平行分论坛同步举行,主题分别为“大学现代书院制创新实践”“人工智能时代的拔尖人才培养范式变革”“拔尖人才国际化培养体系构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斑彩菊石为何如此艳丽 特殊引力波事件指向“第二代黑洞”存在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通过工艺验收 科学家提出“冷冻表界层分析新方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