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2 16:48:29
选择字号:
第九届“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论坛”召开

 

10月24日至26日,以“跨域叙事·共绘长江”为主题的第九届“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邵明回顾了2015年以来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论坛的发展历程,并阐释了本届论坛的主题。本届论坛立足于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旨在以跨学科、跨地域视野探讨长江文化的整体性研究与创新性表达,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库方案。

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马盛德在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与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倡导建立一种整体性保护理念,关注遗产项目所孕育和依存发展的文化生态,并举例阐释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在人与环境关系、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修复、“文化特色”建构、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保护区建设与运营等方面的经验。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贾克敬围绕《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进行报告分享。贾克敬指出,长江经济带在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岸线使用、区域协调等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强化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加强区域协同保护与发展,并与文化保护协同。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叶润清作题为《凌家滩与长江流域史前城址》的报告。史前城址源于环壕聚落,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环壕聚落为长江中游距今8000年前后的湖南澧县八十垱,规模最大的则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总面积近160万平方米的安徽含山凌家滩。凌家滩内外两重环壕结构超大型一级中心聚落及其背山面水的优越环境,对良渚都邑性城址及中国古代都城选址及功能布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邵明在报告《长江文化的内涵特征、时空机理与价值谱系:历史渡口视域下的锚点叙事》中,阐述了长江文化的生存策略、文化符号、价值谱系与其叙事逻辑。渡口作为长江文化的锚点,具有“策源-汇聚-传播”的三重叙事功能,由此塑造了长江文化的核心价值:微观层面的人与自然“生存共栖”、中观层面的社群“生计共生”、宏观层面的流域“互鉴共济”。

论坛设置1场新书发布、1个联盟成立、1次数据库发布、5场主旨报告、20余场分论坛报告与青年论坛报告、2个前沿技术培训以及1次现场渡口考察,围绕“跨地域中的长江文化基因”“跨学科中的长江文化表征”“跨模态中的长江文化传承”等议题展开研讨。

《空间叙事设计》新书发布。图片由上海交通大学提供

  ?

本届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研究中心承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斑彩菊石为何如此艳丽 特殊引力波事件指向“第二代黑洞”存在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通过工艺验收 科学家提出“冷冻表界层分析新方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