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31 19:45:19
选择字号: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在介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展情况时表示,中国已经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贡献了全球1/4的新增绿色面积。建成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实现了有效的管控。电动汽车产销量、新型储能规模都居全球第一。中国可再生能源的部署和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低成本的方案。

此次会议上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达19.8%。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4.1亿千瓦。其中森林蓄积量和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目标。

夏应显表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以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适应这一变化刻不容缓。此前,生态环境部会同16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明确了适应气候变化的目标原则和重点任务。截止到目前,31个省级行政区域已经制定了实施本地区的试运行的方案,39个城市正在开展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国家战略、省级行动、城市试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11月将在巴西贝伦召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夏应显表示,在我国2035年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预计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全国碳市场预计可覆盖中国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进一步带动动力电池、先进装备制造、智能网联技术等相关产业发展。

会上,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中国已经与43个发展中国家签署了55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下一步,中国将持续落实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十百千”倡议和“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持续推动低碳示范区项目建设,重点推进“非洲光带”“清洁炉灶”等旗舰项目的开发实施,打造气候援外新品牌。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特殊引力波事件指向“第二代黑洞”存在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通过工艺验收
科学家提出“冷冻表界层分析新方法” 真正有助于缓解便秘的食物是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