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瑞颖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31 19:43:07
选择字号:
“长安链”深度开源芯片核心技术

 

记者日前从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获悉,通过深度开源区块链专用计算硬件开放架构BUDA“菩提”的硬件抽象层与硬件计算层的核心组件,全行业可研发适配自身区块链软件系统的专用硬件,加速释放软硬件协同效能,构建高性能、高安全、高可信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打造更加繁荣、多元的数字经济生态。

“开源”“开放”正成为推动技术生态快速发展的重要模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核心算法、框架的深度开源,快速吸引了大批开发者开展技术迭代和应用开发,加速推动了大模型效能提升。

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团队研发了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包括区块链底层操作系统和区块链专用芯片,并实现性能领先。“长安链”研发伊始就坚定了“软件+硬件”协同、开源开放的路径。区块链专用芯片可将区块链数据流通和运算性能提升20倍,突破了超大规模区块链网络应用瓶颈。软件系统全部300多万行代码无保留开源开放、打造国内最大的区块链开源社区,支撑金融、贸易等一大批国家重大数字工程应用。

在软件开源的基础上,“长安链”深度开源区块链专用计算硬件开放架构BUDA“菩提”,包括硬件抽象层和硬件计算层两层核心组件。

硬件抽象层提供开放的功能设计与接口规范,覆盖了区块链软硬件协同交互、通信调度、数据转发、输入输出缓存、硬件驱动等核心功能模块,可以让不同的区块链软件平台调用“长安链”的硬件加速技术,支持整个国内区块链生态享受到通过专用计算硬件带来的性能与安全红利。硬件计算层核心技术“智能合约硬件沙箱”,通过定制化设计专用芯片处理器执行智能合约运算,可替代传统容器或虚拟机,实现数据高效加载与清除、数据搬移与数据执行等智能合约处理动作的高效执行,全面提升智能合约执行的效率和安全性。总体而言,“长安链”通过BUDA硬件计算层的开源,共享了区块链硬件最基础的“样板间”,同行可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需求,设计和制造满足不同应用的高性能区块链硬件产品。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郑志明认为,推动区块链软硬件技术开源开放,有助于破除区块链软硬件发展不平衡、互联互通效率低、大规模应用受限于性能等一系列障碍,扩大区块链应用生态,为构建超大规模区块链网络,实现数据安全可信高效流通提供更高效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特殊引力波事件指向“第二代黑洞”存在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通过工艺验收
科学家提出“冷冻表界层分析新方法” 真正有助于缓解便秘的食物是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