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第十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ICCM2025)正式公布了各类奖项的获奖名单,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罗智泉获得首届华罗庚奖,全球仅有两位华裔数学家获此奖项。
 
  华罗庚奖于2025年ICCM大会首次颁发,为了纪念“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而设立,旨在表彰在各个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全球45岁以上的华裔数学家。
 
  本次大会设有三大奖项华罗庚奖、陈省身奖、林家翘奖,以及金奖、银奖、国际合作奖、ICCM数学贡献奖等,获奖者中既有已享誉国际的顶尖学者,也有在前沿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的青年数学家,他们均在各自研究领域做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贡献,充分展现出华人数学家的卓越实力与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
 
  罗智泉在优化、人工智能、信号处理及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成果享誉国际,相关应用方面成果显著。他的学术成果主要包括无线通信的收发机优化设计、最优鲁棒波束成形设计、动态频谱管理等,相关论文分别获得2004年、2009年、2011年和2015年IEEE信号处理学会、2011年国际通信大会、欧洲信号处理学会以及2020年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最佳论文奖。
 
  2020年,为挑战网络效能最大化的难题,罗智泉开创性地提出了数据驱动的网络优化技术路线和算法框架,成功将数据驱动网络统计模型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该成果目前已成功应用于30多个国家的无线网络,优化超过180万个基站,显著提升了网络性能。该技术不仅惠及全球四分之一人口,还为电信运营商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和碳排放,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在优化理论领域的卓越贡献,罗智泉于2010年获美国运筹和管理科学协会Farkas奖,2018年获国际数学优化学会Tseng纪念奖,2022年获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第一届王选应用数学奖,2023年获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