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28日,“2025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大会”在非盟总部所在地——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此次大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非洲科学院与中国驻非盟使团共同主办。来自中非双方农业科教机构、企业、国际组织等2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共建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共促中非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题,共商合作路径,共绘发展蓝图。大会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推动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CAASTIA)实质化运行的重要举措,对促进中非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大会现场。中国农科院供图
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非洲科学院共同牵头成立,目前已有中方成员单位52家,非方成员单位39家,涉及非洲5个次区域23个国别。联盟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非洲科学院分别设立秘书处。
全体代表在会上审议并通过了《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章程》。联盟官方标识与官方网站同步发布,首届理事会、秘书处组织架构正式确立。
作为大会核心成果,《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三年行动计划》正式亮相,明确了未来三年在联合研发、技术示范、能力建设和产业对接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多家中非机构在现场签署了合作备忘录,首批联合研究项目与合作平台宣告启动,展现出联盟务实推进的合作导向。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作了题为“中非农业科技合作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中国农业科学院将依托联盟机制,系统性推动适应性技术转移与本地化创新。
非洲科学院院长利兹·科斯滕呼吁构建均衡的中非农业科技伙伴关系,加强南北合作与南南协作,开创未来粮食安全合作共赢新局面。
非盟委员会高级项目协调员莱拉·洛克桑介绍了非洲农业综合发展计划(CAADP)的战略部署,期待与联盟深化对接、携手实现共同愿景。
随后举行的专题论坛聚焦三大优先领域:科技创新、产业赋能及平台建设。来自联盟中非双方成员单位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分享了在作物育种、动物疫病防控、智慧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青年科学家培养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合作案例。
与会代表赴埃塞俄比亚农业研究院开展实地调研,参观埃塞俄比亚农业研究院科技成果展,深入了解当地动植物品种研发、农机装备与技术应用成效。实地感受中非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等领域的合作成果在非洲土地的扎根与生长。
此次大会标志着中非农业科技合作迈入体系化、平台化、实效化的新阶段,为后续推动科技资源共享、突破关键瓶颈技术、培育本土化科技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