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CNCC 2025上,百度王海峰谈AI时代工程师文化 |
|
|
10月22日-25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 2025)在哈尔滨开幕。会上,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出席“大模型发展的路在何方”大会论坛和CED主会场,分享大模型技术和产业模式,探讨AI时代的工程师能力与文化。
论坛现场。百度 供图
在论坛现场,王海峰对通用大模型与场景大模型的发展路径发表看法。他认为,两者并非割裂,而是相辅相成:通用大模型是基础,其强大的数据、算力和算法能力不断推高技术天花板,通用大模型越来越强,其解决场景问题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而场景模型更专注于行业和应用场景的理解,能够满足时间、资源和环境等约束,实现精准落地。企业应兼顾两者发展——少数企业推高通用大模型能力上限,而大多数企业可在现有基础大模型之上通过提示词工程或微调,满足各自场景需求,从而高效应用。
谈及算力话题,他表示算力是基础,国产算力也正在蓬勃发展,如百度昆仑芯已组成3万卡集群,国内其他芯片厂商也在快速成长。另一方面,通过“芯片—框架—模型—应用”四层全栈架构的协同创新,推理算法也在进一步优化,提高整体效率,缓解算力瓶颈。
关于AI时代的人才发展,王海峰认为,人才是大模型发展的关键支撑。AI发展迅速,年轻人也能快速掌握核心技术并发挥巨大作用。他观察到,优秀人才在选择时不仅关注薪酬待遇,更重视研发平台、算力支持和成长空间,因此企业在争取AI人才时,需要提供综合支撑,确保技术创新得以持续。
王海峰还探讨了AI时代的工程师文化——创造价值、拥抱变化、务实自驱、向善而行、开放合作。
他认为,当前大模型从实验室走向应用落地,正是工程师“创造价值”的核心体现。他举例说,依托文心大模型,“中天南通大模型”实现企业多源数据综合治理、分析与运用,赋能生产、财务、人事等应用场景,大幅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在智能工业设计领域,飞桨支撑高铁外形仿真设计周期由“天级”缩短至“秒级”;在智能制造领域,“转炉炼钢大模型”的应用直接帮助降低能耗与原料消耗,提升精准度与效率,综合吨钢降本10至30元;在电力行业,飞桨、文心大模型与昆仑芯助力南方电网实现全栈自主可控的新型电力系统,覆盖输电、配电、客服、规划等十余个领域百余个应用场景,支撑智能巡检、智能客服与负荷预测,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
王海峰说,工程师文化也深刻影响着百度的研发实践。目前,百度文心快码覆盖从代码规划、编码、测试、调试到审查的全流程,全面赋能工程师研发体系。借助AI能力,研发效率有很大提升,其中人均需求交付量提升26.4%,人均研发时长缩短21.2%。工程师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将更多精力投入创新与价值创造。
“工程师文化所倡导的理念正转化为驱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持续动能,为人工智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力量。”他最后表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