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26 17:02:40
选择字号:
研究为量子计算提供“标尺”和“量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陈耕等与复旦大学周游、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Alioscia Hamma等合作,首次提出了“注入魔术资源”和“潜在魔术资源”两个核心概念,如同为量子计算过程配备了精确的“标尺”和标准的“量杯”,揭示了量子计算优势的积累过程。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量子计算的核心优势之一在于它能够利用独特的“魔术”资源——由Kitaev等人提出的T态或门操作。在计算过程如何实现“魔术”资源以达到最大量子优势,一直是量子计算领域的核心问题。基于测量的量子计算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计算范式,其测量过程是注入“魔术”的关键。然而测量如何一步步注入“魔术”,以及不同的纠缠结构能够承载多少“魔术”,一直悬而未决。

针对这一挑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引入了一个生动的“倒水入杯”模型,将量子优势的积累过程形象化:非泡利测量是“水”,测量过程就像是向系统中“倒水”,代表了为实现某个量子算法所必须投入的“注入魔术资源”。而量子系统本身的纠缠结构,则像一个“杯子”,其容量决定了系统能够容纳和有效利用的“魔术”上限,这被称为“潜在魔术资源”。一个结构更优、维度更高的纠缠图态,就像一个更大的杯子,拥有更大的“潜在魔术资源”。

实际的量子优势是“杯中水”:最终留在杯中的水,即“存留魔术资源”,才是算法最终获得的、真正有效的量子优势。如果注入的“魔术”(水)超过了“杯子”的容量,多余的部分就会溢出,造成资源浪费。

这个框架表明,要获得强大的量子计算能力,高效的测量(源源不断的水)和优质的纠缠结构(足够大的杯子)缺一不可。研究团队还从理论上证明,高维度的纠缠图态(更大的杯子)能够支持超线性乃至指数级的量子优势,为设计更高效的量子算法指明方向。此外,团队进行了实验演示,为“倒水入杯”模型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证据。

这项工作不仅首次从理论和实验上清晰揭示了量子优势在计算过程中的动态积累机制,也为未来优化量子算法、减少资源浪费、推进容错量子计算的发展提供了关键的理论工具和实验指导。

审稿人对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为连接基于测量的量子计算与资源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并称赞该工作“挑战了量子计算领域的传统观念,同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03/4yyv-hggz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真正有助于缓解便秘的食物是它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
新型光电神经网络架构让光电计算精度更高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