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26 20:10:42
选择字号:
陈志南院士:免疫细胞治疗迈入2.0时代

 

在近日召开的2025CACA(中国抗癌协会)西北整合肿瘤医学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以《免疫细胞治疗2.0时代》为题作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技术演进、创新突破与产业方向,为我国整合肿瘤医学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作为长期深耕细胞与分子医学的专家,他带领团队在该领域的原创性成果正为免疫细胞治疗2.0时代增光添彩。

陈志南以《免疫细胞治疗2.0时代》为题作报告。张楠摄

  ?


2.0时代的核心内涵: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协同


陈志南提到,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而当前肿瘤免疫治疗正从1.0时代的单点探索迈入2.0时代的系统协同新阶段。


这一判断源于他对生物技术药物发展脉络的深度梳理:早期抗体药物、疫苗与生物治疗“三分天下”的格局,已逐步演变为以精准调控免疫稳态为核心的综合治疗体系。


“2.0时代的核心是破解免疫失衡难题。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发也指向了这个结论。”陈志南指出,其团队多年研究证实,细胞与微环境稳态失衡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而免疫细胞治疗2.0正是基于这一认知,实现了从“单纯攻击肿瘤细胞”到“重塑免疫微环境”的思路转变。


相较于依赖单一靶点的1.0技术,2.0时代更强调多靶点协同、多技术融合,其标志性特征包括新抗原精准识别、免疫细胞功能强化及治疗方案个性化。


技术创新:靶点与工艺的双重突破


陈志南重点解析了2.0时代的两大技术支柱:新靶点挖掘与先进细胞治疗制备工艺革新。在靶点研究方面,他强调自主产权新靶点的核心价值,提出需重点攻关新抗原及CD147、OX40、Tim3等免疫调控受体。


“新抗原(Neoantigen)是肿瘤的‘独特身份证’,为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可能。”2017年《自然》同期报道的两项基于肿瘤突变的个性化疫苗,在黑色素瘤治疗中取得突破性成功,印证了新靶点开发的巨大潜力。而其团队研发的“利卡汀”作为全球首个肝癌抗体靶向药物,正是基于原创靶点的成功转化案例,为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提供了可借鉴的靶点验证范式。


工艺革新同样是2.0时代的关键突破点。陈志南提及,传统细胞治疗制剂/药物存在制备周期长、成本高、标准化难等问题,而新一代技术正逐步破解这些瓶颈。


以国内某CAR-T工艺平台为例,该技术实现6小时超快制备CAR-T细胞,在IIT研究中仅用常规剂量1/40即实现难治复发淋巴瘤患者完全缓解,且无明显副作用。“工艺革新让先进细胞治疗从‘奢侈品’向‘普惠医疗’迈进成为可能。”陈志南说。


产业转化: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路径探索


针对我国免疫细胞治疗的产业发展,陈志南提出四大发展方向:一是强化自主产权新靶点/结构/表位抗体研发;二是推进现有药物的新型化升级改造;三是拓展已上市药物适应症;四是加速高品质仿制药研制和转化。


在临床落地层面,他强调整合医学理念的重要性:“免疫细胞治疗不能孤立应用,需与手术、放化疗及靶向药物形成协同。”以肿瘤治疗性疫苗为例,其团队的研究证实,疫苗与CAR-T疗法联合使用可显著提升治疗应答率,这种组合策略已在多种实体瘤研究中展现潜力。


展望未来,陈志南指出,2.0时代的免疫细胞治疗需突破三大瓶颈:细胞制备的标准化体系建设、长期疗效的精准评估,以及跨学科技术和产业的深度融合。


“通过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的闭环联动,我国有望在免疫细胞治疗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陈志南总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真正有助于缓解便秘的食物是它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
新型光电神经网络架构让光电计算精度更高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