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思辉,何睿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25 21:15:12
选择字号:
苦心钻研28年,他让饲料中少用抗生素变成可能

 

日前,2024年湖北省科技奖结果揭晓,武汉轻工大学副校长、教授侯永清主持的“猪禽肠道健康营养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侯永清教授。武汉轻工大学供图

  ?

28年潜心饲料替抗研究

肠道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也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早些年,抗生素因能有效提升肠道健康、改善畜禽的生产性能而被广泛添加于饲料中。

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带来的耐药性、抗生素残留等问题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饲料减抗禁抗成为全球趋势,通过营养调控动物肠道健康替代抗生素的使用成为行业共识。功能性脂类、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益生菌、功能性氨基酸等饲用抗生素替代方案进入行业视野。

1996年,紧跟动物营养与肠道健康研究前沿的侯永清敏锐捕捉到饲料替抗这一方向,开始围绕猪禽肠道损伤评价方法创新、营养调控机制解析及关键技术创建、新型饲料添加剂和饲料产品创制等,开展饲料替抗技术攻关和成果集成应用研究。

“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功能性物质筛选和动物试验”侯永清表示,为了最终筛选出有效、稳定、安全的肠道功能营养调控剂,项目需要对上百种潜在的功能性物质逐一进行反复试验,经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早上7点左右又一头扎进实验室。

基于在饲料替抗领域的潜心耕耘,侯永清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和三等奖2项等奖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70余篇(H指数53),主编著作2部,参编7部,获国家发明专利43项,完成省部级鉴定(评价)成果12项。

获省唯一的国家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

在研究饲料酸化剂、中草药等抗生素替代品后,2002年,从三丁酸甘油酯有利于结肠健康等医学上的应用得到启发,侯永清开始研究三丁酸甘油酯在饲料中的运用。

三丁酸甘油酯是一种功能性脂类,其天然存在于动物奶水中。通过分子机理等研究,团队发现三丁酸甘油酯在畜禽生产中能够快速为肠粘膜供能,促进肠粘膜发育,修复损伤,改善肠道健康,从而降低畜禽腹泻、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存活率。

2003年,侯永清申请三丁酸甘油酯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的发明专利,将三丁酸甘油酯(速能)引入饲料行业。2005年,获批速能注册商标。

2022年,三丁酸甘油酯获批国家新饲料添加剂证书,为湖北省迄今为止获得的唯一一项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此时距离侯永清开始研究三丁酸甘油酯已有20年。

“这期间最难的是提高三丁酸甘油酯的纯度”侯永清表示,因为有坚实的理论支撑、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的应用前景,他一直牢牢攥住三丁酸甘油酯这个产品,不断探索新型酯化工艺,最终成功地将其纯度从95%提高到99%。“三丁酸甘油酯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更优,技术创新性明显,是‘猪禽肠道健康营养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中最具代表性成果之一。”侯永清说。

  ?

此次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猪禽肠道健康营养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针对猪禽肠道损伤引起的产业问题,率先构建了猪禽肠道损伤模型,发明了肠道损伤评价方法,探明了肠道损伤营养调控关键靶点,建立了功能性物质体外快速筛选模型,发掘了功能类脂类、植物活性成分类新型肠道功能营养调控剂22种,研发了36个高新技术产品、名牌产品。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与传统产品比较,本项目产品提高猪禽平均日增重7.6%~13.8%,降低料重比6.1%~10.1%和腹泻率31%~52%,养殖场减少抗菌药使用量20%~50%,包含三丁酸甘油酯在内的饲用中短链脂肪酸酯等产品的国产化替代率达到60%,市场占有率达到30%,并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显著提高了生猪和家禽养殖效益,推动了饲料产业升级和养殖“减抗”。

持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

“侯教授是一个‘技术迷’,像多组学技术、AI工具等学得比我们快、懂得比我们多。”说起对侯永清教授的印象,项目团队青年教师郭双双娓娓道来,侯教授喜欢学习捣鼓这些东西,经常会在组会或者工作群里跟老师们分享。

同样作为团队成员的王蕾曾是侯永清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她讲述了一件让她深受触动的事情:“当时身为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的侯老师要去日本做访问学者,侯老师把我叫到实验室,一边做实验一边向我询问各类实验细节,还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特别认真。”

“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日积月累,必有所获”对在科研中遇到瓶颈,感到迷茫、焦虑的青年教师,侯永清给出了自己的期许和建议。

截至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仍然没有找到在功效和成本上完全可以媲美抗生素的物质。侯永清表示,“下一步,希望能在营养调控改善肠道健康领域获得重大科学发现,取得更多的技术突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捕捉到蓝色恒星群 石油开采可能引发了英国100多起地震
赠书|用数学思维理解世界 超薄材料创造磁性之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