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李劲嵘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研究揭示了弱视数字疗法过程中的眼轴变化规律。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眼科》(Ophthalmology)。
弱视作为一种普遍的发育性眼病,其标准治疗方案是结合屈光矫正与必要的遮盖疗法。尽管如此,即使遵守了这一金标准治疗,患者仍可能残留一定程度的视功能损伤。近年来,数字疗法的兴起为弱视治疗开辟了新的前景,它展现出全面促进视功能恢复的能力。然而,数字疗法的长期影响也引发了关注——其治疗过程中眼球生长的变化规律尚未得到充分探讨。
弱视的数字疗法。研究团队供图
?
该研究基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视觉康复与重建平台真实世界数据,经严格筛选,共纳入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在该中心就诊的1394名3-12岁的弱视儿童。其中,477人接受每天30分钟的弱视数字疗法治疗。所有弱视儿童在基线和随访期间测量眼轴长度。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数字疗法对眼轴增长过快事件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接受弱视数字疗法治疗的患儿,其发生眼轴增长过快事件的可能性相较于未接受该疗法的患儿增加了65%。在远视患儿中,这一倾向更为显著。
研究结果提示,在推广和应用弱视数字疗法的临床实践中,需要高度重视对患儿眼轴的密切监测,力求在提升视功能与控制眼球屈光发育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对于眼轴发育较慢的远视患儿,数字疗法不仅能够改善弱视眼的视力,还能促进眼轴的发育,从而实现视力恢复和正视化的双重疗效。对于近视前期的患儿应用数字疗法时,应辅以近视防控手段以规避潜在的引起眼球生长过快的风险。
该研究结论对于指导弱视数字疗法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ophtha.2025.01.005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