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由城投兴港集团主办,上海海洋大学作为主要技术支撑的“滴水湖及周边水系水质生态保障——轮捕轮放捕捞专项行动”,在临港新片区滴水湖正式启动。
?
近年来,滴水湖周边环境开发建设加剧,使得水体污染负荷增加,同时偷捕和无序钓鱼等行为也有增无减,滴水湖水质呈现一定的波动。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王丽卿团队对滴水湖及周边水系开展了系统的水环境和水生态本底全面调查,摸清了滴水湖及其周边水系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大型维管束植物和鱼类资源等本底状况。
根据调查结果,王丽卿团队形成了滴水湖湖区“以渔净水,轮放轮捕”的水生态保障方案。依照该方案,上海城投兴港公司2年来已累计向滴水湖湖区及周边河道水系投放花白鲢鱼种10.47万斤,2025年计划再投放5万斤,同时团队在鱼类放流的同时,对部分鱼类进行标记,尝试通过标记回捕来进一步明确鱼类的资源量,来评价放流效果。
?
“我们采用非经典生物操纵技术,在湖区投放白鲢和花鲢,对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进行滤食,实施生态控藻;藻类吸收水体氮磷营养物质,通过营养级联的下行效应实现净化水质的目的。”王丽卿表示,“以渔净水”的方式有效地遏制了水体藻类的生物量,改善了水环境状况,促进了湖区自净能力的提升。
此外,团队基于生态链治水的保水模式,让鱼与水相辅相成。王丽卿解释,依照过往经验,生长1公斤的鲢鳙鱼需要消耗水体中40~50公斤藻类,经过长期的自然生长,能将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转化为鱼体蛋白质,有效提高水体的生物自净能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王丽卿研究发现,鲢鳙鱼生长繁殖迅速,当其个体生物量达到一定阈值时,由于鳃耙缝隙的增大,对藻类的滤食效率会大大降低,并可能会促进小粒径浮游植物的增加,“因此,需科学地进行轮捕轮放措施,使水体鲢鳙鱼个体大小和生物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保障对浮游植物的摄食效能。”
据了解,此次专项捕捞活动的渔获物,将以“免费馈赠”的形式回赠社会,定向捐赠至城市建设者、企业及社会福利机构。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