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了研究生,但没有宿舍住。”近些年,部分高校学生宿舍紧张的问题频频出现,成为研究生的一大烦恼。读研两三年,租房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2025年上海两会期间,这一话题也得到了关注。赵玲、韩一帆、安琦三位上海市政协委员联合提交《关于政府、高校和社会力量多方协同加快解决高校学生宿舍紧张状况的建议》,建议多方力量协同,采用统筹调配闲置社会用房、加大专项资金支持、打造多样友好型学生宿舍社区等多种方式,破解高校学生宿舍紧张难题。
其中的关键,其实就是“回购社会闲置用房”,即把一些社会资源调配过来,当作学生宿舍使用。
解决宿舍问题,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办法可能是“学校多盖”。但近些年研究生招生速度大幅提高,全靠校方建设可能不太现实。即使学校真有心造宿舍,涉及批地、招标、建设、投入使用等一系列程序,也都需要时间。
在这个背景下,借助社会资源确实可以成为一个选项。2024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也提到从筹资机制、资源渠道、配套政策、宿舍管理等多维度提出解决方案,其中还特地点明“鼓励高校通过购买、租赁学校周边的人才公寓、商住楼等社会用房,补充宿舍资源”。
一个不能忽视的背景是,近些年有不少高校都选择了在郊区新建校区。而坐落于郊区的校园,恰恰为“回购社会闲置用房”提供了可能。郊区住房资源相对富余,而且房屋成本和中心城区相比较为便宜。从可行性上说,这些郊区校园周边尝试回购闲置房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另外,从郊区发展来说,如果闲置房可以由高校接手改造,这也有助于一些地方化解房产库存的压力。对于地方来说,这也不失为一种正向激励。
当然,回购社会闲置房仅靠学校的力量未必足够,住房涉及的部门众多,资金需求量较大,那么该如何形成统筹机制并补齐资金缺口?回购了之后,闲置房如何改造成宿舍,点状分布的宿舍又如何进行校园社区化管理?条件不一的社会住房投入使用之后,住宿标准如何确定?这些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
无论如何,研究生“宿舍不够住”的问题确实应该引起重视。从未来趋势看,研究生规模恐怕依然会保持在一个高位,社会整体的学历提升意愿依然强烈,宿舍紧张的问题仍会存在。想方设法协调资源,让宿舍建设跟上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让大学生住得更好、更宽敞,也希望上海能探索出更多改善高校宿舍供给的好经验。
(原标题:上海两会快评|多措并举破解“高校学生宿舍紧张”)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