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蔡爱林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9/29 19:31:22
选择字号:
黄埔科普讲坛第15期活动举行

 

9月25日,主题为“做最好的自己”的黄埔科普讲坛第15期活动在广大附中黄埔实验学校举行。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马寅仲/助理研究员胡昱作为主讲嘉宾,与现场400多名师生共同探讨了孤独症与抑郁症的区别,探秘了蛋白质的本质,从身体和心灵出发,做最好的自己。

活动现场。

  ?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许并不常见,我们常常听见别人说自己得了抑郁症,这两者有什么区别?自闭就是自闭症么?抑郁=抑郁症?胡昱从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发病病程等几个角度手把手教大家区分孤独症与抑郁症。

“不管是患有抑郁症还是孤独症,我们都应该理解并尊重每一个人。做最好的自己,可以从更多地理解他人开始。”胡昱用几个视频将正常发育的儿童与孤独症儿童、野生型(即正常)非人灵长类模型与突变型非人灵长类模型在行为学、社会交互、视觉、嗅觉方面的区别清晰展现,使大家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圆桌互动现场。

  ?

蛋白质长什么样?它有多大?它的功能是什么?马寅仲从细微之处,用自问、追问的有趣方式,带领大家探索了蛋白质的奇妙世界,展现了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科学探索过程。

现场,马寅仲与师生们共同探讨了蛋白质的大小,蛋白质微小到肉眼不可见,但却是生命的基本构建材料,他从关注蛋白质的大小引导我们的学生将还原论(研究单个蛋白质)和整体论(研究蛋白质如何协同工作)进行辩证统一,从最基本的层面开始理解生命的本质,从细微之处窥见我们的生命;同时讨论了蛋白质的功能及其实际应用,它们在细胞结构、信号传递、代谢调节和免疫反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食物、也是药物、甚至是毒物,了解蛋白质的功能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生命过程,还能指导我们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真正地“挽救生命”。

学生提问。本文由黄埔区科协供图

  ?

马寅仲认为,这种科学探索层层深入、不断自问追问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研究方法,更是一种科学哲学思想:通过观察和研究最基本的生命单元,我们可以逐步揭示生命的奥秘,理解微观世界与宏观生命之间的内在联系,"蛋白质有多小?""把一个蛋白质拆开会发生什么呢?""吃进肚子的蛋白质会怎样呢?",每一个问题都引导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更全面地认识生命的本质。他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能做到自问和追问,通过这种科学方法做到最好的自己。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广州开发区科协、黄埔区科协、黄埔区教育局、黄埔区鱼珠街道办事处共同主办,广东正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黄埔少年科学院鱼珠分院、广大附中黄埔实验学校、深圳中科创科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研绘图理论及实操技巧》讲座举行 河口沉积物塑料生物降解机制研究获进展
超加工食品减重效果更差 微型中微子探测器有望检验物理定律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