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 发布时间:2024/6/4 10:53:42
选择字号:
华理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获进展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侯宇、杨双等提出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埋底界面的“机械增强”策略,为设计和开发稳定的长寿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能源与环境科学》。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未来极具前景的光伏技术之一,其单结器件的认证效率已达晶硅电池同等水平。该类器件采用成本溶液涂布法制备,产量高、设备投资少,但稳定性问题仍限制其产业化发展。

研究团队将具有多电子供体的胍基大分子引入电池埋底界面,其官能团能够与两侧的钙钛矿和氧化铟锡衬底产生强化学偶联作用,从而抑制下界面孔洞缺陷结构的形成。研究人员利用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对太阳能电池进行改性,其光电转化效率显著提高,其中三阳离子钙钛矿电池器件的最高效率可达到23.3%,甲脒铅碘钙钛矿电池器件效率达到25%。进一步的,机械拉伸试验结果显示,下界面的机械断裂强度达到未改性薄膜的两倍,显著延缓了埋藏界面在光热应力下的形态演变,在标准光照和55 ℃的严苛工作条件下,太阳能电池器件持续工作1630小时后仍能保持初始效率的97.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钙钛矿太阳电池埋底界面的机械增强策略。图片来源于《能源与环境科学》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9/D4EE00244J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老化的哈勃空间望远镜转向单陀螺仪操作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