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24 14:42:30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将于5月30日向公众开放

 

5月23日,记者从中国科协举办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新闻发布会获悉, 5月30日,中国科协将举办“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仪式”,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文化综合区的国家科技传播中心,是全世界首个以国家名义为科学家群体建立,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致力于成为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科技工作者精神殿堂的国家级博物馆。

2023年国家科技传播中心正式建成投入使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实体馆建设进入快车道,其中3000平方米藏品库房和常设展厅成为史料永久收藏展陈空间载体,7500平方米非常设展厅可用于举办科学家专题展览。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协联合11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15年来,已先后进行674位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作,获得实物原件资料14.7万件、数字化资料34.5万件、视频资料47万分钟、音频资料56万分钟,涵盖了中国科学家在学术成长过程中的书信、手稿、科学仪器、著作、音视频和记录中国科技发展重大事件的相关文物、文献等珍贵史料,已经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类型最广泛的科学家珍贵历史资料收藏工程库。依托采集工程资料,已累计出版科学家传记和口述自传160余册,举办主题展览和全国巡展160余场次,覆盖所有省(区、市)和港澳地区,在全社会特别是科技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为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建设提供了丰富藏品资源和扎实工作基础。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孟令耘表示,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系列活动包括1个主展和5个专题展。策展内容互相补充和呼应,总展览面积为5000平方米。

其中,主展分为 “共和国的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和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精品展,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首批研究成果为基础,共展示了190余位科学家的400余件(套)实物、400余张珍贵图片,以及有关科研单位提供的10余件大型展品,展陈面积共1900平方米。

包括5个专题展包括许身国威壮山河——纪念邓稼先百年诞辰生平事迹展、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展览、归来——20世纪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展览、工师于国——工业遗产背景下的工程师文化展览、原本山川 极命草木——《中国植物志》出版二十周年专题展。

据孟令耘介绍,鉴于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自身属性和特色,下一步,将围绕“采、藏、研、展、教、宣”六项职能开展工作。此外,还要重点加强科学家博物馆体系建设,组织带动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和相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全国科学家博物馆联合体,促进“实体馆、数字馆、地方馆”协同发展,向更广区域、更大范围和网络空间拓展,切实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