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23 9:25:28
选择字号:
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揭牌启动运行仪式暨成果发布会举办

 

5月22日,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揭牌启动运行仪式暨成果发布会在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举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龚维幂,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怀柔区副区长兰雄景,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处处长赵英俊,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重大处处长张东玲等出席活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项目合作者参加活动。会议由北京大学怀柔科学城校区筹建办公室主任贺飞主持。

  ?

揭牌仪式。(主办方供图)

赵英俊介绍,北京大学布局“一设施三平台”(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激光加速中心、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分子影像与医学诊疗探针创新平台)和怀密医学中心,为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重要贡献。期望北京大学进一步加快已落地项目建设、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校市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瞄准“十五五”谋划更多设施平台项目。

龚维幂表示,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持续推进怀柔科学城科研创新能力建设,聚焦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研究平台等设施平台的科技创新,激发设施平台集群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前沿科技上的协同效应,打通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产业转化的技术创新路径。

兰雄景表示,轻元素平台填补了国内轻元素量子材料综合研究平台的空白,将为我国在轻元素新材料的探索、新量子效应的发现等领域实现突破发挥重要作用。

宁琦对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的建设情况以及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宁琦对平台未来建设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加快建设进度,全面进入状态;二是打造人才队伍,攻关科研难题;三是完善创新链条,推动成果转化。

龚维幂、宁琦、兰雄景、赵英俊、刘雨龙、江颖为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揭牌。

平台负责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江颖介绍了平台基本情况、研究团队构成、历史沿革以及平台近期工作进展。江颖介绍,团队自行研制的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技术,首次实现了氢原子的成像和定位。目前,商业化的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已正式推向市场,有望彻底改变我国高端扫描探针显微镜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同时,江颖还介绍了团队即将在《自然》杂志发表的有关六角冰表面原子结构和预融化机制的研究。该项研究对深入理解冰在地球环境中的物理和化学行为具有关键意义,也为冰科学研究打开了新的原子尺度视角,将对材料学、摩擦学、生物学、大气科学、星际化学等众多学科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

据了解,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是北京市交叉研究平台项目,建设单位为北京大学、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平台旨在探索基于全量子化效应的轻元素量子材料,实现对全量子化效应的探测和调控,并将其应用到相关器件研发。

平台理事长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恩哥院士、负责人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江颖教授。

发布会由怀柔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怀柔科学城管委会设施平台处、北京大学怀柔科学城校区筹建办公室主办,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承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