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新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22 21:45:19
选择字号:
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
成立七周年,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形成完整体制架构

 

5月16日上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七周年庆暨“萨顿诞辰140周年·柯瓦雷逝世60周年·竺可桢逝世50周年”纪念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庆现场。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首先回溯了科学史系成立七周年来走过的重要足迹。自成立以来,科学史系在学术建制上不断完善,2023年10月获准设立的“科学技术史”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标志着科学史系正式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体制架构。

吴国盛从师资配备、研究方向、学生规模、常规学术活动和出版物五个方面介绍了科学史系的基本情况和阶段性成果。目前,科学史系共有在职教师13位,分布在西方科技史、中国科技史、科学技术哲学三大方向。四大常规的学术活动囊括了系学术例会、清华科史哲讲座、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和清华科学博物馆论坛。

  ?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发言。主办方供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致辞中肯定了科学史系在科学传播方面所做的工作,包括“高山科学经典”导读等项目。他说,只有理解了科学史才能真正理解科学,因此要把科学史的研究和教育融入到所有学科,才能培育出真正的科学精神。

今年适逢萨顿诞辰140周年、柯瓦雷逝世60周年、竺可桢逝世50周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扬宗、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刘骁、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在读博士生黄河云及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刘兵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回顾并探讨了竺可桢、柯瓦雷和萨顿的生命历程、学术思想与学科贡献。

会上,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刘志彬还发布了《清华科史哲》辑刊的出版,这是在已有的“清华科史哲丛书”“清华科史哲教材系列”等基础上新添的刊物。辑刊旨在促进中国科技史和科技哲学两个亲缘学科的交流与融通,鼓励原创性研究和批判性评论,推动学术规范和学科建设。辑刊常设“论文”“译文”“书评”“书讯”等栏目。第一辑还特设了“学科发展论坛”和“纪念哥白尼诞辰550周年”专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