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星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3/21 17:00:23
选择字号:
大学生打螺钉,有何不可?

 

最近,一张招聘洗碗工的海报出现在河南某一本大学校招现场,瞬间引发了热议,以至于诸如“大学生人才资源浪费” “大学学历贬值”等观点甚嚣尘上。事实上,此类新闻如同前几年“清北”硕博入职杭州街道办一样,其背后逻辑均是对大学生这样宝贵的人才资源错置的惋惜,以及对长期教育投资回报不成正比的叹息。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之前,大学生往往被高看一眼、重用一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服,从而促进了教育自身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然而,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日益加深,人们既感叹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对人才培养质量忧心忡忡。大学生在求职中屡屡碰壁也印证了学历“缩水”“贬值”。这既是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的短期阵痛,更是不同地域、行业用人标准、要求早就不同以往的体现。

当下,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政策性岗位供给增量有限,市场化岗位需求萎缩,结构性的求职难、就业难突出,“史上最难就业季”之声不绝于耳。但社会特别是大学生对就业期待似乎并未改变,于是造就了自我定位、目标期待与社会需要的脱节,“慢就业”甚至“不就业”现象凸显。

因此,大学生应摒弃“不就业”“慢就业”思想,要有远赴边远基层地区的勇气、敢上艰苦岗位的自觉。不提升自身实力而一味对大学生身份抱残守缺,必将在人才资源配置的竞争格局中被扫地出局。

就全社会而言,要营造重视、尊重基层就业、艰苦岗位的氛围,要在政策、待遇、晋升上做合理倾斜,从而让更多人主动乐意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笔者并非鼓励“大学生就业民工化”,而是引导他们开展学以致用的实践,不要在无所事事中浪费青春。所学专业只有在充分就业中才能开辟一番事业,求职中对学历谜之自信而拈轻怕重、挑三拣四则会在迟疑中荒废人生。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我们必然要趋向这样的共识:“大学生打螺钉,又有何不可?”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教师,本文为安徽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资助成果〈批准号:sztsjh-2022-8-1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