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9/22 17:01:31
选择字号:
加强散煤治理,让空气更清新

 

近日,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主办、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和能源基金会中国(EFC)支持、绿色创新发展中心和中国能源网协办的第六届中国散煤治理大会在京举行。会议总结了“十三五”期间散煤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并就“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有效地推广清洁取暖工作、持续改善农村居民的室内空气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话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会上发布了《中国散煤综合治理研究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共削减工业散煤超过1亿吨,但仍亟需破除可持续性发展障碍和应对诸多挑战,报告建议编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规划”等。

散煤治理成效显著

《中国散煤综合治理研究报告2021》回顾了“十三五”期间散煤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十四五”期间的散煤治理,包括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落实“双碳”目标为驱动的新格局和新举措。

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散煤综合治理政策体系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主旋律,在工业小锅炉淘汰关停、散乱污企业整治、窑炉专项治理、北方清洁取暖等领域,以目标管理的方式全力推进整治工作,并以严格的环保督察来保驾护航,总体上取得了积极成效。

围绕散煤减量、替代和清洁利用取得的成绩,以及长效机制的建立、北方清洁取暖路径与效果评价等议题,与会嘉宾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在致辞中表示,散煤治理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清洁能源供给的公平性,还悠关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和落实。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应积极总结过往散煤治理的经验和教训,从源头管控劣质散煤流入市场,在终端大力开展清洁能源替代,不断提高用户使用的经济性和便利性,以积极巩固和不断扩大散煤治理成果。

NRDC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洁清指出,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规划》的收官之年。散煤研究能够助力行业在“十四五”时期更好地开展散煤治理工作,推动中国实现环境与气候协同治理,加速散煤治理的政策方向从清洁化向“减污减碳”并轨。

报告指出,我国工业散煤治理贡献突出,“十三五”期间共削减超过1亿吨,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小锅炉已基本实现清零。民用散煤治理在北方地区得以强力推进,“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清洁取暖改造约3500万户,共削减散煤约7000万吨,清洁取暖工作已经从重点区域向非重点区域延伸。

北方地区散煤治理有待加强

报告认为,“十三五”期间散煤治理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亟需破除可持续性发展障碍和应对诸多挑战。工业散煤治理主要依赖行政手段,民用散煤治理主要依赖财政补贴,加之疫情影响,散煤治理效果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部分地区存在较高的散煤返烧风险。此外,散煤综合治理目前还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工业小锅炉和小窑协同治理技术不足、民用领域建筑能效提升工作进展缓慢、售后综合快速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

报告强调,“双碳”目标和2035“美丽健康”中国的愿景将为“十四五”期间散煤综合治理提供指引。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散煤治理应以民用散煤治理为主,力争削减5000万吨,促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各地区进一步实现散煤清零。

北方清洁取暖技术路线应兼顾减污降碳,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供暖,促进取暖电气化。工业散煤治理的工作重点转向非重点区域,通过淘汰落后、清洁能源替代等手段,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削减工业小锅炉散烧煤30%,在2025年基本解决建材行业小窑炉散烧煤问题。

推进清洁能源利用

报告建议编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规划”,继续将清洁取暖率作为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地方,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户制宜的原则,选择简单实用、技术成熟、成本可负担、群众乐于接受的清洁取暖技术模式,在经过试点示范、科学论证之后再全面推广;出台农房建设管理方法,加快农村地区建筑能效提升。

此外,还应通过技术创新、金融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清洁取暖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利用智慧监管平台提高售后服务覆盖范围、服务响应效率和故障处理能力,打通清洁取暖长效可持续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高级顾问杨富强表示,当下散煤治理正在由环保驱动、目标管理、大干快上的阶段,转向环保和气候协同治理、提效降本、致力长效的新时期。

杨富强指出,“十四五”时期散煤治理要统筹好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等多维目标,处理好长期和短期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完善和加强顶层设计。散煤治理重点要以可再生能源、余热利用和电代煤优先,洁净煤和节能环保适配炉具作为过渡性方案,推动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