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江倩倩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3/5 21:50:37
选择字号:
上海交大师生热议2021年全国两会

 

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先后在北京开幕。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殊年份召开的全国两会意义非凡。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海交大)师生纷纷通过报纸、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媒介,了解两会动态,关注两会热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大Bio-X研究院院长贺林表示,今年的全国两会注定不同寻常,一方面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获得了抗击新冠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另一方面,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如今疫情和国际环境依旧复杂的情况下,挑战和机遇并存,新格局、新发展令人期待。过去的“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也越来越坚定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的事业需要培养创新的人才,这就对全体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贺林一直致力于培养“X”型人才,即具备独立科学精神的创新复合型人才,并鼓励他们从事最前沿的交叉学科研究,做原创性的“领跑”世界的科研工作。他呼吁所有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努力,培养更多交叉创新人才,为将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而不懈奋斗!

上海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船海工程试验中心党支部书记李俊表示,两会的召开将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指明发展方向和路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作为高校的科研工作者,能够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要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两会精神的鼓舞下,强化责任担当,增强主动性、创造性,把自身的发展完全融入国家发展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席研究员、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院长王欣泽表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地方研究院负责人,在一线与地方并肩战斗的过程中,自己深刻认识到校地合作是发挥高校科研资源作用、以科学技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催化剂和落实者;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书记关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深远意义,深感使命崇高。

上海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乔中东表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自己更关心教育。因为教育事业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管理人才和建设人才的重任。因此,特别希望能够看到教育领域的两会代表委员提出更多更好的议案提案,把教育事业办得更好,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正在云南大理州洱源县挂职的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许文平表示,将继续依托学校的平台优势、农业与生物学院的专业资源和自身的专业特长,立足洱源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后发优势,为洱源县引进、示范和推广绿色生态的产业技术,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使绿色与生态成为洱源的标签,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把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上海交大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助理教授陈玮表示,我国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嫦娥五号”飞天,“奋斗者”号入海,科技创新不断实现新突破,让人无比振奋。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国家迈向创新强国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去年我国不仅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功组建了首批国家实验室,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等方面也都进行了具有前瞻性的布局。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愈发不确定的背景下,攻克“卡脖子”技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不仅关乎国家战略安全,也是中国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思政教师赛福鼎·阿力木(维吾尔族)表示,中华民族具有无比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过去的一年里,全国各族同胞同心同德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这也是对伟大团结精神最生动的诠释。在各民族相互嵌入式发展的新时代,各民族同胞切身感受到了“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脱贫攻坚,让民族地区迎来了腾飞,迎来了蓬勃发展,从家乡走出来融入卓越城市的我们感动、感恩、备受鼓舞。

2020年上海交大研究生“学术之星”、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生王庆虎表示,作为一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也倍感责任在肩,要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更加努力学习、做科研,用我们的专业能力服务国家的战略规划与发展。

2020年上海交大研究生“学术之星”提名奖获得者、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博士生李伟建表示,作为医学研究生的我们,应该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挥洒在构建健康中国的伟大事业上,努力提升自己的医疗专业水平,勇攀医学高峰,为党和人民的健康事业添砖加瓦,同时也为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上海交大致远学院本科生、三好学生标兵李翔表示,科研选题的选择要紧密契合祖国的发展需求,因此选择了高温超导机理这一兼具挑战性和应用前景的课题,作为未来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立志要刻苦学习,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