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8/9 15:49:48
选择字号:
科学家发现长颈龙新种,海底捕食陆上产卵

 

“长脖子海怪”的秘密解开了。本月初,古生物学家在《当代生物学》发表文章,指出100多年前就被人们找到的化石标本,其实是长颈龙属的两个不同种。
 
长颈龙的脖子几乎不弯曲,且长度可达躯干的3倍。人们早先发现的化石中,有的标本长达6米,有的则长约1.5米。在新发表的研究中,科学家指出即便体型类似、生活在相同水域,但种种迹象表明,它们以不同猎物为食,彼此间独立存在。
 
长颈龙化石在欧洲、以色列和中国都有出土,但一直以来的相关争论很多:这种爬行动物的脖子为何如此长?生活在海洋还是陆地上?尺寸不同的化石是否为同一种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它们生活在大约2.42亿年前的三叠纪,而就在2.52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有恢复迹象,第一批恐龙诞生。
 
研究团队从一系列标本中重新找出一些被压扁的头骨进行检查。通过CT扫描和数字定位,科学家对头骨进行重建,并找到了关键解剖细节。确认了大小两种尺寸的化石来自两种不同的动物。
 
 
数百万年前,长颈龙就已在海洋中捕猎。科学家据头骨细节,鉴定出两种体型不同的长颈龙(图片来源:《当代生物学》)
 
比如,小型头骨标本的牙齿形状与大型头骨有很大不同、小型头骨的骨骼年轮显示其为成年状态而非少年状态。两种长颈龙在相同水域中生存,但体型较大者以鱼类、鱿鱼等头足类动物为食,较小者则以虾等无脊椎动物为食。在世界多地发掘出的化石意味着尽管脖子很长,但它们经历过繁荣,地理分布广泛。
 
“CT扫描的功能足够强大,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化石细节。根据一个被压碎的头骨,我们也可以重建出几乎完整的、三维状态的头骨,从而找到关键形态学细节。”论文通讯作者、苏黎世大学古生物学家史蒂芬·施皮克曼表示。
 
施皮克曼等人将体型较大的长颈龙命名为Tanystropheus hydroides(T·H),有别于较小的长颈龙Tanystropheus longobardicus(T·L)。
 
两种长颈龙的头骨特征都显示其为海洋动物,比如鼻孔在鼻子顶部,和鳄鱼一样,可浮出水面呼吸、都有细长的颈椎,但不灵活。
 
在狩猎时,长长的脖子有其功用。小小的头和长脖子在浑浊的水中很不容易被发现,即便游泳速度不快,长颈龙也可以出其不意捕获猎物。
 
 
长颈龙捕食概念图。(图片来源:Emma Finley-Jacob)
 
不过尽管适应了海洋环境,但科学家指出它们在产卵时都会回到陆地。
 
两个物种的同时存在为生态位分离提供了有力佐证,也让人一窥长颈龙演化图中的多样性,以及其生活的生态系统有多复杂。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ub.2020.07.025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