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秀菊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0/10/15 11:52:13
选择字号:
科研中的冷与热

 

在日前举行的科学家座谈会上,科学家代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向近平书记汇报了这些年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经常有人问,‘你的研究有什么用’。我曾在很难维持实验室的时候,也想过要不要去做热门研究。”

科研工作中,我们常常听到热门、冷门。所谓“热门”方向或者“热门”领域意味着受社会关注,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显著,研究经费充足,易申请。所谓“冷门”方向或者“冷门”领域则意味着同行者少,经常被质疑研究价值甚至受到研究人员的自我质疑。与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一致,科研中也有追逐热门,对冷门望而却步的现象。

学科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有些曾经“热门”的学科成为“冷门”也是必然。我们以分类学为例,在19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期,不同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塑造了不同的物种形态。在那个阶段,动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都是热门学科,发现新物种就是重大的科学发现。但科学发展到今天,新物种的发现空间已经变得越来越小,生物分类学当然就不再是热门学科。而其学科内涵也由最初的靠形态分辨,增添了基因组鉴别等新技术手段,也要求对新物种的发现进行生态、历史、地理等内容的综合考量,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有了很大变化。

但是,科研中的冷门就该萎缩或消亡吗?绝不能如此。我们还以分类学为例,分类学是生物科学的基础学科,没有分类学知识,妄谈其他!虽然不要求每个生物科技工作者都是分类学家,但要想保持一个良性的学科研究生态,必须有一支稳定的分类学队伍。再比如,放射化学在19世纪、20世纪蓬勃发展,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从事的就是放射化学专业。近年来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学校的放射化学专业竟然招生困难,优秀人才难以为继。但如果没有放射化学,X光机、核磁共振等仪器都将无法使用,空间科学也将因为无法探测和预防核辐射而停滞……作为一门在精准医学、材料科学、物理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的学科,放射化学这个“冷门”其实有重要作用。

事实上,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冷门与热门常常相互转换,科研工作者应辩证地看待冷门与热门。曾经,复杂网络领域是不被看好的大冷门——难以出成果,前景不乐观;如今,复杂网络理论被应用于北斗位置服务网,应用于网络大数据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成为热门。21世纪以来,以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为代表,科技高度深入普通公众的生活。以往的热门,渐渐走出人们视野;以前不被关注的冷门,又为大众所关注。因此,如果能做出顶尖成果,就没有绝对的冷门,如果不能敏锐地关注到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热门也会降温。

科研工作是三百六十行之一,与其他行业一起,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从事科研工作,不是追逐热门或者是寻求爆冷,重要的是从事其中的人对这一事业本身有着发自内心的兴趣,有坐得了冷板凳的坚守执着。“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为了提高我国小麦的抗病害能力,选择了一种在当时很多人都不敢轻易涉及的“远缘杂交”这个研究方向,坚持20年,试验终获成功,使我国小麦产量大幅增产。正是李老发自内心的热爱与20年的执着,才取得了小麦增产方面的重大成果。科研工作的核心是创新,创新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投入大量的精力和长期的坚守与科学积淀。心理学研究表明:内在的驱动力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具有执着的科研兴趣和坚定的科学理想,才能取得科研上的创新和发展。如果自己的研究方向恰好为大众所关注,能够直接助力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比如芯片技术的突破,比如新冠肺炎的疫苗研发,就要争分夺秒、奋力攻关,不负国家、人民的重托和期许。如果自己的研究领域不热,需要耐力,比如,付巧妹所从事的人类古基因组学,就要坚定理想信念、持之以恒,致力于解决学科内的重大问题、核心问题。无所谓冷热,只为“山登绝顶我为峰”。

对科研管理部门而言,政策制定也要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对科研冷门,不能不管不顾,任其自生自灭,而应认真研究,以保持合理的研究势头、人才体量和经费投入。对科研热门,不能烈火烹油,造成一哄而上的浪费,需要控制热度,让各种资源都能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能。

常言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科研工作也是如此。随着国家科研生态越来越完善,研究经费将不会成为制约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研究项目持续的主要因素。对于科研工作者自身,无论从事的冷门方向还是热门领域,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科研项目和科研问题,关注自己的科研成果是不是世界科技前沿,是不是国家的重大需求范畴,能不能助力国家经济发展和解决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的问题。正如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的王泽山院士选择火炸药专业时,有人劝他选一个热门专业,他回答:“专业无所谓冷热,任何专业只要肯钻研都会大有作为。国家需要就是我研究的方向。”

 (作者:李秀菊,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