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旭红与Carol Robinson为IMBeR国际项目办公室揭牌(刘疾风摄)
1月16日,华东师大与海洋生物圈整合研究(IMBeR)科学计划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暨战略合作伙伴研讨会举行。双方约定自签约之日起,华东师大将承办IMBeR国际项目办公室(IMBeR IPO-China)。未来五年,该办公室将负责推进《IMBeR科学计划与实施战略2016-2025》的执行,重点关注亚太地区、中东和非洲;支持并协调IMBeR区域项目和工作组的学术活动,包括气候对海洋顶级捕食者的影响研究区域项目,印度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项目,陆架边缘海工作组和东部边界上升流系统研究工作组;组织开展一系列IMBeR的学术交流活动、科教推广活动和能力建设活动等。
海洋生物圈整合研究(IMBeR)系由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于2005年共同发起的一项关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国际科学计划。2016年,随着IMBeR成为未来地球(Future Earth)这一新的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核心项目,IMBER将未来十年(2016-2025)的研究方向定位于“在全球变化下如何实现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更名为IMBeR。
自2020年起,IMBeR将与中国和加拿大的海洋研究机构合作,设立两个相对独立且相互支持的国际项目办公室。此次签约后,IMBeR在中国的国际项目办公室即设在华东师大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与IMBeR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Carol Robinson分别代表双方在合作备忘录上签字,并共同为IMBeR国际项目办公室揭牌。
IMBeR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东师大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吴莹,华东师大地球科学学部主任丁平兴,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抒,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院长何青,崇明生态研究院海外院长唐剑武,以及华东师大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IMBeR国际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际合作处负责人、国内五家涉海兄弟单位的专家,以及多个国际科学计划的专家代表出席会议。
钱旭红表示,华东师大和IMBeR国际科学计划的合作由来已久,双方于2010年签署了在华东师大设立区域项目办公室的备忘录。几年内,共有6个中国重大项目成功获批成为IMBeR支持的项目,在国际上获得关注。
钱旭红说,过去九年的合作为推动华师大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国际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承办IMBeR国际项目办公室是华东师大落实“国际+”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是聚焦前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将在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早日跻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中发挥促进作用。
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主席、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乔方利发来贺信,中国IMBeR委员会代表、华东师大张经院士与国际学生也从孟加拉野外作业现场发来对国际项目办公室的寄语。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战略合作伙伴研讨会上,“痕量元素及其同位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国工作组代表任景玲介绍了IMBeR的姊妹国际科学计划GEOTRACES中国工作组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痕量元素分析方法互校、洁净采样系统的建立和互校、GEOTRACES GP06 & GP09断面航次的实施及未来的研究工作等。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王云涛介绍了作为IMBeR支持项目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近海与太平洋高分辨率生态环境数值预报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项目主要针对中国近海(渤、黄、东海和南海)与邻近太平洋,建立能融合多源观测的高分辨率物理-生态耦合模型,自主研发海洋生态环境业务化数值预报系统,从而不断完善我国海洋数值预报体系,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保障我国海洋环境安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蒋增杰作为IMBeR“中国边缘海海洋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工作组的青年骨干,介绍了沿海海水养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通过这三个特邀报告的介绍,与会者对IMBeR相关的学术研究在中国开展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对IMBeR国际项目办公室的建设发展及与各个支持单位和国际科学计划之间的合作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