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懿辉 王广兆 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0/18 9:45:20
选择字号:
乳腺癌治疗亟需规范
“小程序+”赋能乳腺癌诊治规范推广应用

 

记者从10月18日在沪召开的第十四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上获悉,规范诊治和精准治疗是有效提升全国各级医疗机构乳腺癌疗效的关键。当天,一款基于《2019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所开发的辅助病例决策的“小程序”正式发布,实现诊治规范指南从“阅读型”到“应用型”的转型升级,用智能场景赋能乳腺癌诊治规范在医生临床工作中的推广和应用。

从“实践者”到“推广者” 打造同质化的“复旦肿瘤”治疗效果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随访2008~2015年0期至III期乳腺癌出院患者20085例。统计显示,0期~III期5年无病生存率为85.5%,乳腺癌原位癌5年总生存率高达97.9%,II期和III期患者5年平均生存率分别为75%和61%,齐肩国际先进发达国家水平。

骄人疗效背后是“复旦肿瘤”乳腺外科几代人“接力棒”的传递。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说:“未来5年,医院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还能有望提高3%~5%,并将依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浦东院区),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医疗技术在不断创新更迭,唯一不变的就是团队多年如一的恪守乳腺癌诊治规范,避免乳腺癌手术“一刀切”。2018年医院乳腺外科共完成5900多例乳腺癌手术,其中有12.3%患者接受了乳房重建手术。

以需要内分泌治疗患者为例,既往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一般5年是个界限。而在此次新版诊治指南中,对于Luminal型绝经后患者建议5年之后还需延长治疗时间,以此来减少它的复发风险,因为临床研究发现这类分型患者复发风险5年内和5年后基本相似。

此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始终倡导保留乳房的外科手术。近些年,医院保乳手术及乳房重建手术量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保留乳房是手段,兼顾疗效和美感才是目标”邵志敏强调,没有生存率和疗效保障的保乳手术和乳房重建手术都是毫无意义的。

因此,“复旦肿瘤”乳腺外科医生在做保乳手术时充分认识到,病理诊断是精准治疗的“前沿哨”,一定要将“6面染色法”作为判断切缘阴性的“金标准”,而不主张“冰冻切缘法”,这个病理诊断规范也成为了新一版诊治指南的重要更新内容,指导基层医院更好地掌握保乳手术,确保患者的疗效。

从“绝症”变成“慢病” 康复随访首次写入最新版临床指南

每年接诊手术量占上海地区乳腺癌患者4成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披露,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78%。目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可手术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接近90%。这就意味着,大部分早期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实现临床治愈,另有一些需要辅助治疗的患者也像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病患者一样,需长期随访、按需治疗、带瘤生存。虽然目前有30~35%的术后病人会发生复发等情况,但大部分病人经过规范的综合治疗后,仍然能够获得长期生存。

“出院后多久随访一次?”“饮食上有没有忌口”“术后可以做哪些运动”,类似这类问题是许多康复期乳腺癌患者及家属极为关心的话题。

“既往医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更多出于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相关文献,不同医院不同医生的回答可能存有差异。”邵志敏表示,2019年诊治指南修改过程中,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首次将“乳腺癌患者随访与康复共识”作为一个章节纳入诊治指南,这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么做有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必须将康复随访置于和诊断治疗同等重要的位置去重视和对待。再者,涉及上肢淋巴水肿预防治疗、营养运动、居家护理、社会心理支持的行为和内容必须在临床共识的基础上,有效实现同质化和规范化。”邵志敏教授强调说。

据悉,指南明确术后2年的患者一般3个月随访一次;术后3~5年,每6个月随访一次;术后5年以上,每年随访1次,直至终身。同时,诊治指南中指出,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乳腺癌患者诊断后的膳食营养状况、体力活动情况及个人生活方式与其转移复发、无病生存和死亡率相关。专家也建议,康复患者尽量从食物中摄取营养,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在治疗结束后尽量使体重的BMI控制在18.5~23.9kg/m2,避免高强度剧烈运动。

从“阅读型”到“应用型” 智能场景赋能诊治规范“落地”临床

两年更新一次的诊治指南今年顺应精准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对乳腺癌多基因精准检测、早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以及保乳手术的病理诊断都进行了明确和规范。这本被乳腺癌诊治专家誉为“临床圣经”的诊治指南在大会现场正式上线一款“小程序”,实现诊治规范指南从“阅读型”到“应用型”的转型升级,用智能场景赋能乳腺癌诊治规范在医生临床工作中的推广和应用。

邵志敏介绍说,这款小程序是诊治指南内容与微信小程序的首次“联姻”,把既往纸质版指南“装”进手机。“小程序”中收录最新诊治指南的完整版和精简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一个小工具用于辅助治疗决策、外科指引、疾病分期以及药物手册。

当进入小程序页面后会发现,在小工具一栏有复发风险判断、化疗计量计算、再造假体匹配、辅助治疗决策树等8个量表。医生可以通过输入患者的病情情况,由小程序自动根据后台诊治指南的规范,初步出具一个诊治意见或者评估结果,然后医生可以根据算法得出的初步诊疗意见,再结合患者的情况给予精准治疗方案的“施策”。

“这种小程序结合治疗辅助决策系统,将有效辐射全国从事乳腺肿瘤诊疗的8000余位医生,让他们能有效将指南的应用从文字的纬度转到患者的纬度,通过这种简易的方式,更利于乳腺癌规范化治疗在临床实际工作的应用和落地。”邵志敏对于应用前景很是看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