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蓓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7/31 10:22:01
选择字号:
箭在弦上,在线课程的质量管理

 

■高蓓蕾

2012年我国高校开始积极建设在线课程,一方面通过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慕课和微课等多种形式的在线课程,对外开放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各类在线资源,作为校内课程的重要补充,旨在把信息技术、新的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三者深度融合。所以当我们今天讨论在线课程时,其环境和语境都已经发生变化——在线课程已不仅仅是网络上的共享资源,而且进一步成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课程无关乎其形式,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就应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然而,由于在线课程建设者、开发者或来自商业公司、或来自其他学校,他们往往依据自身的教育哲学来理解、策划课程,多以传播知识为最终目的,在某种程度上与学校特色化的培养目标,以及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培养目标难以自然兼容。

传统课程从课程策划、编制,直至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建设以及课程的实施过程等都可在校内有效监测,可以实时进行完善与改进。在学校外部建设完成的在线课程则是一种产品,如同封装好的“罐头”。由于在线课程教学过程与环境的特殊性,同行专家也很难对课程资源、网络社区环境、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观察与评价。缺乏更多的实时反馈意见,在线课程持续改进的便利性在降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课程所创造的自主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互动交流的学习社区,都迫使高校要积极主动引入或建设在线课程,满足信息时代大学生拓展学习的新需求,以更好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扬长避短,强化在线课程的质量管理势在必行。

首先,要制定质量标准。高校在线课程的质量标准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质量特性的描述: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等质量特性,满足学生需求的程度,以及在线课程教学目标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符合程度。“技术”是在线课程质量标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这里的技术指标是指技术所营造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给学生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变化程度。

其次,对关键质量控制点实施保障。质量保障包括资金、条件、制度、教师等,其中核心是教师的质量保障。学校对教师开展培训,加强教师对在线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对课程编制理论的认识与掌握,更全面了解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了解学生需求以及已有学习经验基础,把外部课程与学校教学有机融合,实现在线课程的质量目标。

最后,应建立评审制度。学校本科教学委员会或课程委员会等对照质量标准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对在线课程产品进行审核,科学决策是否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对已实施的课程,跟踪监测与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调查了解学生学习体验与感受,以此为依据推动整改,决策是否留用课程。避免盲目跟风,贻误人才。

(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中国科学报》 (2018-07-31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