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力明 朱元贵 江虎军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8/3/19 12:32:12
选择字号:
我国学者在肥胖致血管损伤的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91539203,81730010)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医学部孔炜教授研究团队在肥胖致血管损伤的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A Novel Adipokine, FAM19A5, Inhibits Postinjury Neointima Formation Through 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2”(新的脂肪因子FAM19A5通过S1PR2受体抑制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为题,于2018年2月16日在Circulation(《循环》)杂志上在线发表。北京大学医学部孔炜教授和王应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王迎宝、陈迪新和张焱为共同第一作者。论文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453251。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可以加重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但其中机制尚不明确。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器官,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通过自分泌与旁分泌方式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参与或调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该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具有血管保护作用的脂肪因子FAM19A5,通过旁分泌或内分泌方式,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S1PR2,抑制血管损伤后的新生内膜形成。而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重要病理过程。肥胖时,FAM19A5生成减少,从而促进了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的进一步增厚。

该研究筛选出一种新的分泌蛋白FAM19A5,并发现它是一种新的脂肪因子,利用人脂肪组织和肥胖动物模型证实其在肥胖时表达下降。通过建立脂肪组织特异性转基因小鼠及血管损伤模型,发现脂肪组织来源的FAM19A5显著抑制抑制血管损伤后的新生内膜形成。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放射性配受体结合实验、钙流和受体内化等一系列工作,筛选并证明了G蛋白偶联受体S1PR2为FAM19A5在血管平滑肌上的受体;脂肪因子FAM19A5可以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上S1PR2下游的G12/13-RhoA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后续血管损伤后的新生内膜形成。该研究揭示了介导脂肪—血管对话的重要调节物质,为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了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