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佳雯 倪思洁 陆琦 丁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3/6 9:04:17
选择字号:
代表委员议政府工作报告:科研人员振奋暖心

 3 月5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本报记者 王佳雯 倪思洁 陆琦 丁佳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作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近两个小时、约两万字的报告,“创新”一词出现了50余次,掌声也响起了50余次。

回顾过往五年,新动能快速崛起,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提高到57.5%;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创业热土。

展望新一年,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一连串的赋权举措和政策红包让科研人员振奋暖心。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走向深入的过程中,“创新”已经渗入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成为代表委员“点评”这份成绩单的主要依据。

“我们想到的总理都提到了”

当天下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辽宁省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成为代表口中的高频词。

“我听得特别仔细,一直在记。”翻开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教授杨松手中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都是她做笔记的痕迹。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挖掘人才这一“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的号召说到了她的心坎儿里。

“东北太需要人才了。”她相信,通过优化体制机制,东北可以为人才提供更宽松的科研环境,激发出更大的创新活力。

听完总理的报告走出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洪仍然难掩激动的心情。“我们想到的,总理报告中都提到了,真是非常振奋!”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如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人才的活力?李洪此次关注的这一话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充分的论述。“通过创新完善科技体制,可以真正让懂技术、工程上能实现的科技领军人才释放活力,这是鼓舞,也是压实责任和担子。”他说。

目前,我国科技管理制度僵化的现象依然突出,科研条条框框多,经费使用计划性太强,令科技人员感到难以施展拳脚。

“科研是一项脑力活动的工作,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只有让科技人员工作舒心、有宽松的创造环境,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谷子研究所所长赵治海说。听完总理的报告,他觉得报告凝结了政府对广大科技人员更大信任、关怀和支持。人才有活力,才能集众智汇众力,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院长张忠阳非常赞同政府工作报告中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提法。

不过他也注意到,在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社会上模仿抄袭、精品不精的情况也有所增多。“这种现象不仅浪费社会资源,也消耗了创新创业的激情。”张忠阳建议,今后的创新创业资源应更多向原始创新倾斜,向一流品质倾斜,减少无效创新。

“融通创新”

先要达成共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时,提出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融通创新’这个词提得太好了。”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朱志远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怎样摒弃部门利益藩篱,把更多的创新资源瞄准我们的需求目标,这是我国科技创新中一个很大的难点。”

也就是说,若想具备面向未来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竞争力,必须要解决创新源头供给不足的问题。

他坦言,目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评价体系、导向互相碰撞,如何做好融通创新,需要各方面形成很好的理念和共识。同时,国家层面应在机制和评价体系上出台指导性意见,从政策环境上真正打通融通渠道,使我国创新资源潜力和能力发挥得更加充分。

对于总理提到的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包为民也非常赞同。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国家在启动立项重大科技项目时能够再快一些。“现在一些项目的立项、论证时间比较长,时间一晃而过,一转眼间可能‘十三五’已经到了中期。”

“现在提出非常及时”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两部分是我国目前的短板。”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目标感触很深。

他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过去在跟跑阶段,我国以模仿创新为主,以对西方国家先进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为主。现在进入并跑、领跑阶段,基础研究变得异常重要,因为基础研究上不去是不可能实现领跑的。

“现在提出非常及时。”在罗卫东看来,将来科技资源配置会往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倾斜。

他也希望,政府除了加大投入、加强基础研究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外,还应该营造融洽的科学研究文化。这就需要学术评价体系有一个根本性变化,鼓励创新,容忍失败,让真正有天赋、有信念的科学家能够扎下去。“国家要为这方面提供更多的保障性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中科院院士王贻芳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应当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的稳定支持,目前科研经费的稳定支持较少,竞争性经费较多,使得科研人员更倾向于做短平快的项目,制约了需要长期攻关的关键技术研究。

从基础走向应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全国政协委员、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董事长童国华感受最强烈的,无疑是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报告提到,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创业热土。这一点,我作为一个科技企业的委员,有着深刻的体会。”童国华说。

以无线通讯技术为例, 1G、2G的时代,中国还是在跟跑,3G、4G时代,中国实现了并跑。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这名科技企业的领头人自信满满地介绍,今年年底,他们将完成100个站点的测试,明年将完成5G规模化的商用。“5G时代,我们将在全世界实现引领。”(实习生韩扬眉对报道亦有贡献)

《中国科学报》 (2018-03-06 第1版 要闻)
 
相关专题:2018年两会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