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2/7 9:14:58
选择字号:
广西:试验站让成果落地扶贫

 

■本报记者 秦志伟

 

李乃流(左一)在罗城毛葡萄示范基地向种植户传授夏季管护技术。罗城毛葡萄试验站供图

每年的3月底至8月中下旬,是广西河池市罗城县毛葡萄从播种到收割的时间,吴代东和李乃流都会因此碰几次面。前者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所罗城毛葡萄试验站专家组组长,后者是罗城试验站站长、罗城县水果局农艺师。“他拿方案,我管落实。”李乃流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这样的合作模式,广西农业科学院有60个,分布在12个市、55个县区。“旨在形成区市县三级联动,立足于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科研成果和生产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广西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邓国富研究员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样的合作模式,也为产业扶贫提供了科技支撑。记者了解到,广西农业科学院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把产业扶贫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着力点,同时把产业扶贫开发列入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重点领域,效果显著。

一个专家组对接一个产业

吴代东主要从事毛葡萄的研究。他算了算,2017年前往罗城毛葡萄试验站有十多次,其中在毛葡萄从播种到收割的时间段,他和专家组成员至少去了七八次,每次都能和李乃流对接上。“其实,我们还在实验室做了大量的工作。”吴代东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罗城毛葡萄试验站成立于2014年,由广西农科院生物所作为技术支持单位,组织了广西农科院微生物所、植保所、资环所、园艺所、葡萄所、成果处等处所13位专家开展试验研究工作,具体工作由罗城县水果局负责组织实施。吴代东介绍,虽然试验站成立比较晚,但他们在罗城县开展毛葡萄相关研究试验工作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

从2014年开始,罗城毛葡萄试验站在广西农业厅和广西农科院的支持下,重点围绕优良种质引进、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简化栽培技术和果实加工酿酒特性开展调研和技术服务工作,亮点突出。

以新品种引进为例。2014年至2016年,广西农科院专家组联合罗城毛葡萄试验站引进试种了诺贝尔、卡洛斯、摩尔多瓦、赤霞珠、西拉、雷司令、196、桂葡三号、桂葡六号等16个优质葡萄种质资源,开展品种对比试验,并进行配套的栽培技术及绿枝扦插和组培快繁的研究。

“从结果性状、品质等方面评定,196、西拉、赤霞珠3个品种适宜罗城高温多湿的气候环境,经过与企业协商,确定了196、西拉作为以后推广种植的主要品种。”吴代东说。

据介绍,为满足科研与生产的需要,罗城毛葡萄试验站以广西野生毛葡萄研究中心(罗城)、广西中天酒庄葡萄种植示范园为核心,依据不同地理条件类型,在全县11个乡镇建立了13个毛葡萄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共800亩,进行毛葡萄相关技术研究与示范。

截至2016年底,相关研究成果在罗城县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5000多亩,累计应用面积达到33500多亩。

2017年,罗城毛葡萄试验站支持和参与了“中国毛葡萄(仫佬·罗城)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据了解,该示范区总规划面积21750亩,其中4950亩是在原有的罗城天霜毛葡萄种植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升级改造而来,毛葡萄种植面积3200亩,将其作为试验站的试验基地之一。

据李乃流统计,经过多年的研究攻关与技术推广,应用区毛葡萄种植效益明显提高,累计创造了1.6亿元的社会效益。特别对于罗城县中西部石山区的贫困农户,毛葡萄产业成为脱贫的重要途径。

毛葡萄是罗城县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没有广西农科院专家们的帮助,罗城毛葡萄产业不会有现在的规模”。李乃流说。

一个产业带起一帮贫困户

位于广西北部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岩溶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3%,山区石漠化严重,乱石上随意攀蔓的野生毛葡萄似乎是仅有的“资源”。

据了解,罗城毛葡萄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具有现代开发价值的古老孑遗植物,是葡萄中尚未得到充分认识而开发初浅的古老支系,是长江以南特有的种质资源,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野生毛葡萄的起源中心之一。

千百年来,漫山遍野的毛葡萄自生自灭。当年“一代廉吏”于成龙出任罗城知县,倡导当地少数民族村民以野果代替粮食酿酒,毛葡萄才开始派上用场,但也只限于庄稼人自酿自用。酸中带着特殊甜味的小小野果敲开致富门,成为贫困群众的“脱贫果”,还是最近这些年的事情。

这些年,广西农科院在罗城的科技人员越来越多。李乃流也感受到,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毛葡萄种植的效益进一步提高,农户种植毛葡萄脱贫的信心在加强。

韦显旺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下里乡里乐村的村民,从2001年开始种植毛葡萄。据他介绍,目前毛葡萄市场价每斤3~4元,亩产1000多斤,每亩收入3000多元。但授花粉一直是韦显旺头疼的问题。

2004年,广西农科院专家结合当地实际,选育出不需授粉的双性花“野酿2号”,大幅减少了种植所需的人工成本。2016年,韦显旺将所有单性花毛葡萄改种成了“野酿2号”。

“当时最难的就是授花粉,石山上深一脚浅一脚,站都站不稳。有了更好的品种,当然要改种了。”韦显旺说。

看到有钱可赚,韦显旺所在村屯的150户村民超过1/3种植毛葡萄。据统计,2017年罗城新增种植“野酿2号”毛葡萄6000亩,比原计划增加1000亩,覆盖1532贫困农户。

除了引进新品种,罗城毛葡萄试验站还负责以示范点为基础,通过技术培训增强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试验站12位同志‘一帮一’的贫困户达105户,分布在罗城的东部、中部、西部3个乡镇的贫困村屯。”李乃流说。

据李乃流介绍,毛葡萄藤根部非常发达,稀薄的泥土都能抓紧,能够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对于石漠化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一个院连着60个试验站

截至2017年底,罗城毛葡萄试验站参与组织完成的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计划”科研项目“大石山区野生毛葡萄特色产业技术示范与推广”正在申请验收,主要参与完成的“毛葡萄在南方石漠化地区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科技成果获得2017年广西农科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而罗城毛葡萄试验站是广西农科院60个特色作物试验站的一个缩影。广西农科院成果转化处处长李鸿莉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西农科院正深入推动分院试验站建设,引领市县农科院所改革。据介绍,目前广西农科院共建立12个分院、60个特色作物试验站。

广西作为全国5个水果年产量突破千万吨的省区之一,解决水果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问题迫在眉睫,广西农科院正在这方面下大力气。

比如,2017年广西农科院大力推广百香果、阳光玫瑰葡萄无病毒嫁接苗和高效标准栽培模式,全区60个试验站有36个试验站引进百香果无病毒嫁接苗进行示范种植,21个试验站引进阳光玫瑰进行示范种植。

经过多年发展,广西农科院各分院与试验站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7年,分院与试验站在研科研项目484项,到位经费共计5777.2万元,育成作物新品种33个,建成科技示范基地合计312个,面积总计25.74万亩,较2016年新增56个基地,面积增加17.5%。

以桂西分院为例。李鸿莉向记者介绍,自2014年以来,该分院累计在研项目28个,获得经费支持120万元,获得3个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分院成立以后结束了近十年未承担自治区科技项目的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广西农科院各分院和试验站人员队伍由2013年的793人发展至2017年的1253人,高级职称由2013年的72人迅速增加至现有的153人,2017年新增高级职称17人,高水平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其他科技人员干事业的信心。

随着广西农科院各分院、试验站科研项目增多、科研实力增强、人才队伍壮大,他们结合区域特色,继续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不断扩大。

“分院、试验站将继续结合各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发挥自身科技优势,紧密衔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规划、精准扶贫、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重点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做好科技服务工作。”邓国富说。

《中国科学报》 (2018-02-07 第8版 区域)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