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7/4 15:28:58
选择字号:
首届中英智能机器人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
 
 
 
7月4日,2017首届中英智能机器人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中英两国智能机器人与类脑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及产业界代表齐聚复旦大学,共同展望智能机器人领域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讨感知记忆、控制决策、脑机融合等前沿与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复旦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金力,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傅国庆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爱丁堡机器人研究中心创始主任、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戴维·莱恩(David Lane),爱丁堡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塞苏(Sethu Vijayakumar),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教授安德鲁·戴维森(Andrew Davison),阿尔斯特大学智能系统研究中心教授索亚·科尓门(Sonya Coleman),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冯建峰,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院长甘中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丁希仑,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刘连庆,北京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教授王启宁等中英专家在论坛上发表精彩演讲。
 
作为制造业大国, 自2013年起连续三年时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器人市场。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机器人在工业生产、医疗康复、救灾救援、公共安全、教育娱乐、科学研究等领域的需求将呈现大幅增长。机器人技术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技术。“十三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在2016到2020年期间应把握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整合资源,制定对策,抓住机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而英国在机器人领域相关研究起步较早,并在自主驾驶,服务机器人等研究领域持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根据英国创新机构Innovate UK最新发布的报告,未来十年英国将建立国家战略性投资以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
 
冯建峰表示,类脑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引爆了新一轮科技革命,智能化已成为下一代机器人的核心特征。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机器人技术革命,英国在人工智能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信息交融、技术交汇、跨越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研发应用的跨学科、跨领域交流不断加大,国际前沿合作创新日益迫切,产学研创新全链条贯通意义凸显。
 
本届论坛围绕智能机器人技术这一重要的前沿领域方向,对智能机器人的发明与创新、研究进展、生物医学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共同展望未来人与机器共生发展的辽阔前景,探讨中英双方在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前沿合作机遇。
 
同时,中英专家学者还通过论坛研讨、圆桌会议等多元形式展开深入交流,达成了“中英智能机器人论坛上海共识”。
 
当天,由科大智能有限公司向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人民币三百万元,用于设立“智能机器人中英交流(科大智能)教育基金”项目,三年内定向支持复旦大学类脑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实施智能机器人方向学生交流培养计划,每年资助10名。
 
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表示,此次论坛将为中英科学家、智能机器人业界之间搭建一个合作交流、共享共赢的平台, 推动国际间机器人领域合作与人才培养,促进创新创业创造,为机器人制造企业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本届论坛由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类脑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和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筹)联合承办。这两所新成立的研究机构正是复旦大学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链条布局前沿科技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
 
据介绍,类脑智能研究院成立于2015年3月,由国际著名的计算生物学家冯建峰教授领衔,研究院依托复旦大学计算、生物、信息等多学科、跨领域交叉研究优势,以计算神经科学为桥梁,目前,已经在类脑人工智能算法、重大脑疾病智能诊疗、类脑智能芯片等领域产生了一些世界领先的重大原创成果。今年2月,复旦大学与30所国内重点高校共同达成了“新工科复旦共识”。共识中提出,综合性高校要对催生新技术和孕育新产业发挥引领作用。正在筹建中的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正是复旦大学新工科模式的重要实践。研究院瞄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目前已经成立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系统化集成化工程技术应用平台。本届论坛还得到了中科院自动化所、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支持,科大智能、新松机器人、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等业界的关注以及60多家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投资机构的积极参与。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