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5/24 9:41:52
选择字号:
依托优势,因地制宜,链条发展,创新模式,在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
“药箱子”就是“钱袋子”

 

■本报记者 秦志伟

种植户采摘中药材

4月底的山西省平顺县,满山遍野的连翘等中药材花开正艳,形成了太行山深处一道亮丽风景。

日前,全国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在这里召开。记者获悉,平顺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脱贫攻坚的有力支撑,大力推进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走出了一条中药材产业扶贫开发新路子。

平顺县地处太行山南端,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山西省指定的“中药材一县一业生产基地县”,平顺县是潞党参的道地产地,而潞党参也已被列为全县主导产业。

近年来,平顺县利用中药材产业扶贫效果显著。“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53522人,下降到2016年底的28360人,贫困发生率由40%下降到21%。”平顺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刘林松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小山村变成党参种植专业村

佛堂岭村坐落在平顺县东南山区,是当地典型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佛堂岭村支部书记张子健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目前该村总人口198户、62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238人。

佛堂岭村素有种植党参的传统,但一段时间以来,受市场波动、组织化程度不高、种植技术落后等因素影响,这里的村民种植党参的积极性减退。

张子健依旧清晰记得,那段时期全村党参种植面积由最初的50多亩逐渐萎缩到10多亩,这让村委会很着急。佛堂岭村村委在充分了解本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后,又重新聚焦党参产业,采取了基地带动、能人示范和机制保障等措施。

佛堂岭村的贫困户路买轩就是被当地扶持发展起来的示范户,而他正是因为“有意愿、有条件、有劳动能力”才被选中的。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路买轩家种植的党参面积由原来的1亩发展到5亩,产量由原来的200斤/亩达到现在的450斤/亩,成为了佛堂岭村的种植大户和示范典型。

路买轩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讲述了村委联合企业为其提供的帮助,如提供优质党参种苗并签订收购合同、落实优惠政策等。

在此过程中,为了优化党参种植品种、提高药材产量和质量等,佛堂岭村村委协调企业流转40多亩建成党参种质资源圃,对村民开展党参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主要目的是从源头上保证党参的道地性。

这样的扶持也让佛堂岭村其他村民逐渐有了种植党参的信心。从大户带动覆盖全村,从大户种植到户户参与,佛堂岭村目前党参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300亩。张子健介绍,佛堂岭村耕地面积只有605亩。“其余的300多亩耕地用于党参倒茬,种植玉米、大豆、蔬菜等农作物。”

其实,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村民最为关心的是,“我种了党参能不能卖出去?能否卖一个好价钱?”而佛堂岭村联合企业建立了保底机制,种植者更加放心了。

就这样,佛堂岭村实现了“家家种党参、户均一亩半”。2016年全村党参总产量达12万斤,总产值超过300万元,人均收入4800多元,每亩比种植玉米多收入5000元,全村85%的贫困户靠种植党参实现脱贫,并在2016年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如今,佛堂岭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党参种植专业村、“一村一品一主体”样板村、产业脱贫典型村,在平顺县引发了很大的关注,也引起了与会者的热议。

尊崇科技,实现“三赢”

佛堂岭村的事例只是平顺县利用中药材产业进行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截至2016年底,平顺县中药材种植重点乡镇达到7个(共12个乡镇),种植村202个(共262个行政村),种植户2万户,其中贫困户4000余户、1.2万余人,农民人均药材收入1600余元。

而平顺县的中药材也不只有党参。“除了作为主导产业的党参,还有连翘、山桃、黄芩、黄芪、柴胡、欧李等道地中药材,形成了中药材产业全域化、差别化、规模化、规范化的种植体系。”平顺县农业委员会主任宋爱民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目前,平顺县中药材种植和野生抚育面积达到50.34万亩,年产各类中药材1800多万公斤,总收入2.16亿元,成为了名正言顺的中药材种植大县。

记者在采访中体会最深的是科技在平顺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就不得不提到位于青羊镇车厢沟内的平顺县中药材多品种试验示范基地。

青羊镇党委书记段开松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青羊镇车厢沟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海拔、气温、土壤、地质条件组合优化,是平顺县中药材最佳种植条件的浓缩地域。

但整个平顺县的实际情况是沟壑纵横、山大坡广、耕地面积小,对此,该基地按照“名贵、道地”标准,坚持品种试验的多样性和准确性,广泛选育推广适合平顺县各类地理条件的道地药材品种。

“通过测土配方、品种改良、小片试种,掌握各品种中药材育苗、播种、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采收技术,为大田推广进行技术积累。”宋爱民说。

目前该基地有常驻专业技术人员6名,试验选育域外中药材品种73个,推广品种32个。同时,技术人员还对中药材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

宋爱民介绍,几年来,该基地先后培训平顺县农民8600余人次,13名曾在基地打工的农民创业成为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带动400多名群众入社,帮助3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据悉,该基地实施的山西道地药材连翘野生关键技术研究,被山西省科技厅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与山西医科大学共同研发的党参专用生物肥,经县内种植户试用,可提高党参产量10%~15%。

政府有扶贫办,企业也有了

在整个脱贫攻坚过程中,平顺县政府的“保姆式服务”至关重要。刘林松介绍,平顺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及激励机制,如对发展中药材产业成绩突出的乡镇给予5万~10万元的奖励;对种植中药材效果明显的行政村、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给予5000~1万元奖励;对中药材种植大户每户奖励1000元。

全链条发展是平顺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一大特色。在种植环节,在每个乡镇建立标准化试验示范推广基地500余亩,选育推广适宜平顺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在销售环节,建立了“1部、10站、50个联系点”的中药材网格化收购体系,确保农户中药材“种得出,卖得快”;在仓储环节,建设了全国四大仓储基地之一的振东仓储基地,确保农户种植中药材“应收尽收”。

在最为关键的精深加工环节,平顺县引进培育了振东集团、众燊制药、双喜科技、飞龙药业等一批中药材企业,研发生产了潞党参口服液、党参茶、党参脯、连翘茶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和全国其他地区产业扶贫一样,平顺县的产业扶贫也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始终能听到振东集团这个名字,即山西省振东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据振东集团平顺公司总经理李旭红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由该集团投资建设的振东中药材产业园位于青羊镇山南底村,是一个集研发、生产、仓储、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据悉,该园区是平顺县2010年引进的中药材产业重点项目。

近年来,振东集团响应号召,主动承担脱贫职责。2005年,他们创新性率先成立“企业扶贫办”,采取“企业+贫困村+贫困户”的模式,为贫困群众提供帮助,而这一做法也引发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在佛堂岭村变身为党参种植专业村的过程中,就能看到振东集团的身影,如建立订单保底机制。2014年,佛堂岭村与振东集团签订250亩党参订单合同,以前五年平均价兜底收购农户种植的中药材。

李旭红向记者举例道,2014年党参的市场价格跌至8元/斤,为了避免“药贱伤农”,企业补贴12万元,以10元/斤的价格进行收购;到2016年,党参价格涨至25元/斤,企业又以市场最高价收购党参8万斤。

在各方带动下,目前平顺县拥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72家,种植加工企业8家,带动贫困户3000余人。

“虽然我们在产业扶贫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与中央要求相比,与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刘林松表示,平顺县将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地区推动产业扶贫的好经验、好做法,将脱贫攻坚的产业基础夯实筑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科学报》 (2017-05-24 第8版 区域)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