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5/19 15:23:50
选择字号:
“热浪”席卷北方多省份 多地高温突破历史极值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 连日来,中国北方持续着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在内蒙古乌兰浩特、通辽、突泉、高力板、吉林白城等14个气象观测站点,18日的最高温更是突破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中央气象台18日傍晚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19日白天,北方多地还将出现35℃以上的高温,局地最高气温达37-39℃。20日开始,北方部分地区的高温天气将趋于缓解。
 
5月18日,游客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北京持续高温。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5月18日,游客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北京持续高温。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大范围高温天气席卷北方多省份
 
——多地高温打破当地历史极值
 
从17日开始,北方多地就已经遭遇大范围高温天气,18日,这轮“热浪”的影响范围和强度达到最大。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通报,18日,内蒙古东南部、吉林西部、辽宁西南部等局地最高气温超过40℃,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高力板的气温达到了43.6℃。上述地区35℃以上的高温面积有49.5万平方公里,40℃以上的高温面积达10.1万平方公里。
 
根据监测,截至18日16时,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北等地共有44个气象观测站点的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当地5月历史记录极值。内蒙古乌兰浩特(42.5℃)、通辽(41.9℃)、突泉(41.4℃)、高力板(43.6℃)、吉林白城(42.1℃)等14个气象观测站点突破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就北京来说,据北京市气象局官方微博“气象北京”18日下午17时41分发布的消息显示,18日白天,北京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为34.7℃,全市最高气温出现在门头沟斋堂(国家级气象站),为36.4℃。
 
5月17日,北京开启了高温干热的“炙烤”模式。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5月17日,北京开启了高温干热的“炙烤”模式。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高温天气如何形成?
 
——专家:大陆暖气团自西向东移动
 
那么,北方多地为何会出现破历史纪录的高温?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近日,来自内蒙古西部的大陆暖气团在自西向东缓慢移动,华北黄淮等地在暖气团控制下出现晴热少雨的天气,导致高温的发展。
 
他表示,受大陆暖气团控制,此次高温天气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日最高气温上升幅度快,尤其在午后,紫外线辐射强,温度上升最快;二是空气中湿度较低,因此这种高温天气下公众不会感觉太闷热,天气也较为干爽;三是昼夜温差明显,虽然白天最高气温可达三十多度,但夜间温度仍然较低,体感比较舒适。
 
也有专家表示,尽管此轮高温天气过程强度大、范围广,但与历史同期相比并不算异常。从常年数据上看,华北地区在5月中下旬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比较常见,几乎每3到5年就会出现一次。
 
5月17日,山西太原,民众在烈日下“全副武装”出行。武俊杰 摄
5月17日,山西太原,民众在烈日下“全副武装”出行。武俊杰 摄
 
各地如何应对?
 
——郑州220座快速公交站台备降暑药品
 
针对高温天气,一些地方也做出相关应对措施。
 
据当地媒体报道,17日,河南郑州迎来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气温,该市所有公交车辆及时开启车厢空调,快速公交定时洒水为站台降温,并在站台准备紧急药品。
 
据介绍,郑州全市220座快速公交站台均备有清凉油、人丹等降暑药品,如乘客在候车时感到不适,可向工作人员进行求助取用。
 
北京公交集团18日下午也通过其官方微博表示,目前,北京公交集团的空调车设备已经全部检修完毕,凡是具有空调设备的车辆都会按空调开启规定执行,公交集团还提醒“如您乘坐公交时遇到不开空调的情况,可拨打96166服务热线反馈”。
 
按照北京公交集团的相关规定,每年5月1日起,凡车厢温度高于26℃是均要开启冷气。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这波“高温热浪”何时休?
 
——预计20日开始趋于缓解
 
那么,这一波“高温热浪”究竟何时才能离去?
 
根据天气预报,19日白天这轮高温天气还将持续,华北北部和东部、内蒙古东南部和西部、辽宁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辽宁西部、河北北部等地局地最高气温有37-39℃。20日开始,上述地区的高温天气将趋于缓解。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尹晓惠此前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透露,21日北京有一股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这也意味着这一轮的高温天气将有所缓解。
 
天津方面,受高空槽影响,21-22日,天津将为多云转阴的天气,并伴有东风4-5级,最高气温预计会回落至29℃左右。(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