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立群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5/3 11:11:18
选择字号:
天山一号冰川:期待升级保护

 

 
图为4月29日,科研人员观测新疆天山一号冰川西支的退缩程度。岑云鹏摄(新华社发)
 
 
天山一号冰川面积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中科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 制图:张芳曼
 
核心阅读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天山一号冰川面积已退缩19.37%。
 
●近年来,相关保护措施已全面展开,包括取缔冰川旅游、关停矿点等。
 
4月27日—30日,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20多名科研人员,登上末端海拔3800米的天山一号冰川,测量冰川物质平衡、厚度、温度、运动速度和冰川末端变化数据,并采集大量样品。测量得出的相关数据,将被用于分析天山一号冰川半个多世纪的变化趋势。
 
“形势严峻。”中科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副站长王飞腾用这四个字概括了此次测量的整体情况,“倘若按照现在消融的速度计算,预计50年以后,一号冰川就会彻底消失。”初步测量显示,一号冰川在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的一年间,东、西支分别退缩了约7.2米和6.3米。
 
冰川被誉为“固体水库”,对河川径流起着重要的补充和调节作用。我国共有46377条冰川,其中,新疆冰川总数达18311条、冰储量2600多立方千米,约占全国冰川总储量的46.8%。这些冰川,是确保新疆干旱区绿洲经济发展和寒区生态环境稳定的重要水源。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世界各地冰川消融态势愈演愈烈。据悉,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截至2017年4月,天山冰川面积退缩了19.37%,且雪线逐年上升。
 
由于冰川快速融化,天山一号冰川末端在1993年分裂为东、西两支,近年来退缩态势明显,并影响到发源于天山天格尔峰一号冰川的乌鲁木齐河。由于乌鲁木齐市的母亲河乌鲁木齐河来水减少,记者了解到,乌鲁木齐市现在每年夏季都会面临用水紧张局面。
 
“乌鲁木齐河流域共有155条冰川,已有12条冰川消失。冰川厚度也下降很快,每年平均减薄50到120厘米。河变窄了,水量也小多了。”王飞腾说。
 
天山冰川发生退缩,除了气候变暖因素外,人类活动增多是主要影响因素。
 
“近年观测到的数据显示,一号冰川上冰尘数量明显增多是最显著的现象之一。”中科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站长李忠勤解释,冰尘颗粒是冰川表面的深色污化物质,会影响冰川对光热的反射,从而加剧冰川退缩。一号冰川附近的厂矿、国道216线行经车辆扩散的污染物、过度放牧带来的土壤退化等,都导致了冰尘增加。
 
对此,我国相关的科研及保护措施相继展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天山冰川站对冰川的观测范围持续增加,形成了对天山东部观测的完整体系,与国际冰川观测的先进水平接轨。
 
与此同时,新疆愈发重视对天山一号冰川的保护。2014年4月23日,新疆宣布建立天山一号冰川保护区域,并明确,今后天山一号冰川不得再设置探矿权、采矿权,到期的矿业权不予延续,现有矿点不得扩建,用三到五年时间关停保护区域内所有矿点。此外,在切实保障牧民生计的前提下,通过适当控制牲畜总量等办法,减少畜牧业对天山一号冰川的影响,并采取得力措施,有效治理区域内采挖雪莲等药材的行为。同时,从去年起,新疆全面取缔了冰川旅游。
 
“近年来,政府保护的力度明显加大了,一些厂矿已经关停。在冰川保护区,对三轴及以上车辆、七座以上车辆、黄标车辆等实行了限行。全社会对冰川的保护意识也明显提高了。”王飞腾介绍。然而,目前仍存在部分厂矿冒烟生产、应限行的车辆仍在通行等情况,亟须更加严格的监管保护措施。
 
王飞腾说,“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冰川本身就会加速消融。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力量保护,尽可能延缓冰川消融。”
 
■延伸阅读
 
天山一号冰川小档案
 
天山一号冰川,距离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南120公里,是世界上离大都市最近的冰川,是乌鲁木齐河、头屯河、三屯河和乌拉斯台河等河流的源头,也是乌鲁木齐市、昌吉市、和静县及五家渠市生产生活的水源地,对乌鲁木齐市乃至全疆水资源稳定、自然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因其距今已有480万年历史,冰川地貌和沉积物非常典型,古冰川遗迹保存完整清晰,因此享有“冰川活化石”之誉,成为我国观测研究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的最佳地点。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