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慕远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4/24 14:50:23
选择字号:
多管齐下:给无人机黑飞套上监管缰绳

 

近日,成都双流机场频遭无人机干扰,致使上万人滞留机场。事件一出,无人机黑飞给民航带来的安全隐患,再度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无人机,为许多社会活动提供了全新手段,已逐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成为抢险救灾的有力工具。同时,无人机发烧友的推崇,更是令无人机发展前景巨大。

有预测显示,未来20年,全球无人机市场将达到900亿美元。然而,在如此庞大的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不分区域、不分范围的无人机飞行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航空安全威胁。

据巴德学院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3年12月月17日到2015年9月12日间,无人机和遥控飞机与民航客机共发生了327起危险接近时间,其中28次导致航班改变航线。

国内,近年类似的事件也呈现上升趋势。2016年,有一架无人机进入民航飞行区,导致成都双流机场55架航班无法正常起降,东跑道关闭达一小时之久。绵阳、重庆、杭州、深圳、昆明等多地机场也曾发生无人机影响民航飞行事件。

事实上,针对无人机飞行的管理制度,民航局已经有所动作。比如民航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于2016年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应当为其单独划设隔离空域,明确水平范围、垂直范围和使用时段。可在民航使用空域内临时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划设隔离空域。但飞行密集区、人口稠密区、重点地区、繁忙机场周边区域,原则上不划设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区域。

此外,诸如《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的规定,也试图从源头对无人机驾驶予以监管,扼住无人机黑飞的安全隐患。

不过,即使无人机驾驶员需要考证,对“目视视距内半径500米、相对高度低于120米”的无人机飞行范围规定的执行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对于无人机黑飞的乱象,笔者认为监管应当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手段。这其中,应强化科学技术力量的作用。

积极推动反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利用科技手段为无人机飞行带来的安全隐患加以防范、控制。对当下反无人机技术的干扰阻断、直接摧毁和检测控制三类手段进行深入研究,并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无人机飞行安全系统,对无人机黑飞风险防患于未然。

此外,还应从无人机生产、销售的源头,强化无人机安全隐患的防范意识。例如,将电子未来嵌入无人机飞控系统,自动识别无人机禁飞区域,将实名登记纳入无人机售卖流程,一旦发现黑飞现象,可有据可循寻找机主,以此强化无人机购买者的责任意识。

在强化无人机黑飞防范措施的同时,也应当建立应急预警系统,以便在禁飞区域发现无人机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民航飞机的飞行安全。

当然,行之有效的追责制度也是监管无人机黑飞的保障。对于低空飞行器违反飞行规定、甚至给民航安全带来威胁的行为予以合理合法的处罚,为无人机黑飞拴上缰绳,才能遏制蓬勃发展的无人机市场威胁民航飞行安全的态势。

总之,唯有科技、行政、法律等手段多管齐下,才能使无人机的合法飞行有据可依、不合法飞行有罚可据,进而在保障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将无人机给民航飞行带来的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