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文晰 郝森磊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发布时间:2017/4/14 16:30:06
选择字号:
我国“航模泰斗”陈应明逝世 享年95岁

 

据@成都发布 4月14日消息,堪称航空史、航空画、航空模型制作大师级人物的陈应明先生,于2017年4月14日5时零5分驾鹤西去,从此告别其集传奇、执着、曲折、精彩、豁达、睿智的一生,享年95岁。陈老一直挚爱航空,始终关注民族振兴。
 
陈应明,1923年2月,出生于原法属殖民地越南河内。广东南海西樵人,祖父是越南侨领。1932年他就回广州西关读培正小学,,10来岁的他,就自制飞机模型。他后来拜师著名画家徐东白(解放后徐回广州美术学院当教授),与对飞机的了解一结合,开始航空画的创作。陈应明老先生是国内航空爱好者所熟悉和尊敬的航空史专家和航空画家,陈应明先生出身于华侨家庭,从3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航空模型的制作,曾参加过中国的一套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的编写工作。发表过近百篇有关航空及模型制作方面的论文,他绘制的图纸,图画,生动准确,英国,日本,台湾的一些博物馆,刊物均以他绘制的图纸,图片为依据复原飞机及模型。陈先生发表《飞机模型图册》,《象真飞机模型》《航空彩色图片》等著作,作为航空专业高级工程师,陈先生以他渊博的学识及精细的技艺受聘为中国航空博物馆首席高级工艺美术师和航空史顾问。
 
 
@成都发布 通告
 
2014年,中国网记者采访采访了陈应明先生,陈应明先生讲述了他的无悔人生。以下为全文:
 
“你应将心思精心专注于你的事业上。日光不经透镜屈折,集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毛姆的这句话想必用来形容陈应明最合适不过,这位92岁的老人,挚爱着他忠于一生的航空模型。
 
 
谈起军事模型就兴致勃勃的陈应明
 
成飞公司宿舍,时光在这处老旧的小区刻下了斑驳印记,一切都再普通不过,难于想象一位军事航空模型的泰斗就住在这里。
 
不足百平米的房子,小的卧室里放置着一张病床,堆积成山的书,各式的小型模型,保姆把一家三口搬进了陈老先生家里,此刻欢笑声正从厨房传来。
 
这位古稀老人以他惯有的方式待客,三杯外国牌子的咖啡,旁边放好方糖和奶。“我的故事太长,怕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七岁的“邂逅” 成就一世“姻缘”
 
 
家里的墙壁上四处张贴着陈老先生旧时的照片
 
“我就是喜欢,我的爱好只能是爱好,但我的一生倾注在了我挚爱的中国航空。”
 
1923年2月,陈应明出生于原法属殖民地越南河内,祖父是当地有名的华侨首领。“我从三、四岁开始喝咖啡,燕窝、鲍鱼在我小时候都是大人逼着吃得哩!”陈老用他特有的三分之二广东腔,笑着告诉我们。
 
7岁那年,法国在河内举办了一次规模很大的工业展览,年幼的陈应明将目光聚焦在展出的三驾双翼飞机上,从此再未移开。
 
“我祖父当时在河内做进出口贸易,家中有不少法国的报纸和杂志,上面刊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飞机照片和描绘空战的连环画,我就照着临摹。”从那时起,陈应明一发不可收拾地沉醉于航空军事模型。
 
1935年,陈应明就读的学校搬到了香港,姑父送给他一盒马丁B-10轰炸机实体模型的套件,这是他组装的第一架飞机模型。
 
“我以前经常到一家日本书店和法国书店购买有关飞机方面的书刊,然后一个人躲在家里专心用水彩画飞机。”后来,陈应明在香港期间曾拜师著名画家徐东白,这为他所绘制飞机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陈应明正式成为新中国民航员工是在1950年5月,在此期间他正处于失业,“我当时所在的广告公司不要我了,因为我身上还有公子哥的坏病,睡到中午才去公司,到下午三、四点就约着朋友去喝下午茶。”陈老笑着说,“谁要我哩!”
 
在政治学习期间,民航领导了解他在音乐、美术方面的特长,便让他负责宣传,很快他就组织了一个30多人的军乐队,他是指挥。
 
1950年8月1日,新中国民航的第一次开行典礼在广州白云机场隆重举行,陈应明的乐队在典礼上演奏。他还亲手制作了三架康维尔240飞机模型送给当时的官员。这几架飞机模型标志着解放后陈应明的航模制作生涯的开始。
 
跌宕人生 要做的是宠辱不惊
 
 
陈应明翻看旧时相片
 
“我这一生,富过,穷过,哀过,乐过。”这是陈老爷子对自己一生的评价。
 
在陈老先生看来,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绘航空画了,“我画的每一张航空画,背后都有一个航空史上动人的故事!”
 
陈老轻手翻看着手中的一本厚图册,这是他参与编写的《中国飞机全书》,每一幅画他都能讲出当年的故事,年岁让他对于过去记忆犹新,只是最近发生的事儿,他有些糊涂了。
 
由于祖父是侨领的关系,陈应明幼年时期家境优越,正如他所讲,家中房子好几处,香港中环地区也有他家的房产。
 
陈老先生从小受着西方教育,咖啡曾是老先生的最爱,他会告诉你吃西餐时如何使用叉子,跳华尔兹时如何迈舞步。若是有真心爱好航空史的朋友前来,他总会拖其畅聊至深夜。
 
解放后,家中财产基本都被没收了,依靠收租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母亲从此“失业”,再加上不争气的几位叔伯,日子开始清苦起来。
 
为了家计,陈应明做起了木工,因为有做模型的底子,做起这些活儿来也不觉生涩。当时他的妻子得了阑尾炎,为了把钱省下来供儿子读书,陈老先生的妻子的炎症化脓,就在她儿子回来的前一天,去世了。
 
“我这人把金钱看得很淡,如果我想发财,早就去做生意了,那时各方面资源也多,但是我觉得现在每个月有点退休工资加上稿费,至少饿不死。”陈老在说起这事儿时轻描淡写,他说他为中国航空史奉献了一生,到头来是穷人一个。
 
陈老的儿子现今也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陈老在音乐上没有完成的造诣,在他儿子身上得到了实现。
 
只是作为一位92岁的老人,身边竟没有亲人照顾,有时会有些航空爱好者来看望他,但领导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位对中国航空史作出莫大贡献的陈应明。
 
当谈及如果人生重来是否还选择军事航空模型这一条路时,陈老先生眼光没有半点迟疑,几乎是不假思索的说,“我还是会,我喜欢!”
 
严谨是人生态度 我从不含糊
 
 
陈老先生对所做之事从不含糊
 
“我这个人性格很直,得罪不少人,我看不得把中国航空史乱说一通的家伙,管你是谁我都骂!”
 
若是见过陈老的航空画,想必你会真切感受到除去艺术之外,画中还承载着的珍贵史实。
 
每一张航空画都经过严密的考证,除了充分理解画中飞机的结构、所绘飞机的原始涂装、标志,还要考证当时的背景、人物、地点等。陈老说,“如果把我所绘制的飞机变成三面图,误差也不会超过5%。
 
他对老型号的考证总是兴致勃勃,治学严谨与其说是他的风格,倒不如说是他的本事!老头儿往往会对航空书刊上编辑们的胡言乱语和张冠李戴突然“怒不可遏”,时不时来上一顿痛心疾首的臭骂。
 
不止一次,他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慷慨激昂,激动处还会拍着桌子大声呵斥。他看不惯左倾的做作和不懂装懂的官僚作风。他的记忆力特灵,能清楚的记得一般人都掌握不住的典故和数据,以科学的态度驳斥那些“沽名钓誉”者的“歪门邪道”。
 
就在采访的前几天,陈老先生还对中国空军的某位不负责的治学态度大骂不已,“航空画、中国航空史、飞机模型这些都不是玩具,我见不得他们乱说!”老先生说起时,还觉得义愤填膺。
 
在中国航空博物馆里,陈应明画过600米长的航空发展历史的巨型大图手稿(后因条件不足未正式绘制)。 1982年~1986年间,在原航空工业部航史办工作时,他考证复原了20多种民国时飞机的三面图。
 
由他考证、主持、制作的3架有代表性的1:1实大比例飞机模型。即“冯如-2”号、“乐士文”号、“列宁”号飞机,填补了中国航空史的空白。
 
“历史不容篡改,乱来半点都不行!”陈老治学的严谨态度也折射出他满腔的爱国之情。
 
各种发言机会下,他都不厌其烦地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在大家眼中,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经常会为中国的航空落后而大声疾呼。在航空史研究方面,更没有谁能从他那里“蒙混过关”。
 
中国航空事业的明天 需要真正的爱好
 
 
一提起中国航空史“治学不严谨”之人就怒不可遏
 
“有些领导不重视,当这是玩具,要培养人才首先得上面重视。”陈老好几次为这事儿感到惋惜,“我曾经培养的好多徒弟如今都不做这个,有的也老了。”
 
两个小时的谈话时间里,陈老提起飞机就变得神采奕奕,从一而终的爱好,是陈老先生的全部。
 
“中国航空事业的未来需要人才,而这种人才必须是真正爱好这份事业。”总所周知,中国航空史的研究以及航空模型这一块儿,是一个比较小众的范畴。就连陈应明这样为其奉献一生的人,到头来也只能是穷人一个。
 
如今,社会周遭不断充斥着“现实”这类字眼,青年时对航空模型或是航空史的爱好,最终也会被“高考成绩”、“好的大学”,“稳定工作”这类标签所代替。
 
陈老先生现已是耄耋高龄,“我已经画不动了,太多珍贵的东西来不及整理,中国航空史需要人才,这一份事业不能丢啊!”
 
每每聊到当年陈老参与新中国第一个航空仪表空速管、第二个航空仪表磁罗盘和第三个航空仪表高度表的成功设计生产,陈老眉宇间便充满了光彩,声音也会更加洪亮,当年的万丈豪情便自然流露了出来。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仪表是飞机的灵魂。”这是陈老多次强调的事,他总是鼓励年轻人要有超前思维,勇于抢占技术制高点。
 
退休后,老先生每天都泡在自己的书房里,收集、整理资料,足足用了17年时间,和另外两位学者合作,终于编写出了跨越我国航空百年的第一本中国航空器发展史。
 
“解放前的中国,长期处在内战不休的境地。当时虽有一批爱国的航空志士要立志建设中国的航空事业,也作过一些有益的工作,但毕竟还是以失败告终。”陈老说,“我画航空画就是为了不让振兴中华航空工业和保卫国家而牺牲的人们就此湮没。这些事迹仍然是中国航空发展史的一个缩景,是爱国主义教育重要的一环。”
 
 
陈应明的书房一览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七岁那年一次偶然的邂逅,造就了陈应明与中国航空一世缘分,并为之奉献一生。为了这份爱好,陈应明放弃了很多能使自己生活优越的机会,但就算结果如此,他也仍然无怨无悔。人世间的事情总存在不完美,选择是一生的课题。
 
这就是老一辈航空人对自己事业的一往情深,在感动和敬佩之余,更是航空事业后继者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谈话结束,陈老先生费力的支起身体,前些日子他的腿再次骨折了,看着他蹒跚走着的背影,那一刻眼角竟有一丝莫名的湿润,几缕光透过生锈的护栏爬上了屋角的橱窗,“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原标题:陈应明 92岁“航模泰斗”的无悔人生)
 
中国网记者 陆文晰 郝森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