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之康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2/20 21:16:42
选择字号:
大学语文困境:大学生写作能力差当何解

 

前段时间,由于在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上的突出表现,获得总冠军的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女生武亦姝着实火了一把,用实力诠释了何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甚至有人称其“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全部幻想”。但翻开她的简历,可以看出她不仅是一个古典诗词爱好者,写作水平也不错——参加2015年首届“新闻晨报杯”上海市初中生作文实践活动,从3万余名学生中脱颖而出,获得网络人气作品投票第一名。

日前,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要求学生具有与学段相适应的书面写作能力、朗读水平和书写能力等。可以肯定地说,尚在中学阶段的武亦姝已经达到了与其学段相适应的能力。那么,反观当今大学生,他们是否达到了这一要求?

写作较差的现实

2016年8月,湖北理工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的李玉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了黄石市某人民法院。虽然至今已工作了半年时间,但是对于写司法文书这项本职工作,她却始终抱有抵触心理。“我学的是文科,大学时老师也教我们怎么写,提供模板供我们参考,但是练得太少,总觉得自己写出来的司法文书有些拖沓、主次不分。”李玉说。

有着类似烦恼的还有现供职于某烟草公司的韩蓓蓓。毕业不久的她现在从事销售工作,平时也爱看看书、发发微信朋友圈,但纵使2016年发了整整100条朋友圈状态,却在年终时写不出1000字的工作总结,最终只能上网东拼西凑了一些资料,再以一顿饭为代价,请一位从事文字工作的朋友帮她代笔。

其实,不仅是这些进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没有达到与其工作要求相匹配的写作能力,很多大学生对于写作也有着同样的困惑。

比如,去年就有媒体报道,作为教育部博士论文抽检评审专家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在评审完一篇关于数字时代摄影问题的博士论文后对其质量开了炮。此处暂且不论其观点如何,单看目录中的第三节标题——“综合近年来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来分析这‘拆弹部队’和‘阿凡达’两部作品代表性的强的电影以及奥斯卡对数字时代电影摄影的审美倾向”。一个长达56字的标题,竟然充斥着语法错误、错别字等低级错误,很难让人相信这竟然出自一个博士生之手。

事后,陈吉德发出感叹:“随便堆砌几万个字,就能从‘博士生’摇身一变成为‘博士’。这样的‘博士’到底价值几何?”同样地,我们也不禁产生疑问:大学生最基础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应试教育的遗祸

谈及大学生写作能力水平低的问题,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记者坦言,这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之一便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导向。在中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以应试的方式对待语文学习,包括应试作文。“中国的学习在高考之前是以高考为目的的,高考结束之后,所有的意义也就结束了”。

对于熊丙奇的观点,南开大学语文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周志强深以为然。

“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过于模式化,语文写作也过于知识化、考点化。”周志强表示,语言之妙,奇妙无穷,尤其是妙在语文所达成的特殊感染效果。但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却并没有唤起学生对语言,尤其是对汉语千变万化、魅力无穷的感觉,导致语文或者说写作变成了一些死气沉沉的知识。“以致于有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还对我说:‘我们都多大了,还要上大学语文课?’”

采访中,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卢晓东也表示,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中小学阶段的写作教育没跟上。“在整个中小学阶段的语文设置上,我们对语法、字词的正确性方面要求非常高,比如字声要发音很准,写字的笔画不能出错,成语的解释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是对写作的要求却并不高。”他说,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和课程设置中,对于平时阅读积累和写作,认识上有些偏差。

以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Ⅰ为例,虽然作文写作在分值上要占到总分数的40%,但是在平时的写作教育上,教师们的一贯做法却是给学生们印发一些范文,要求学生阅读、背诵,考试时就以范文为参考,开头与结尾大量使用排比句以示工整,再灌入一些已经被大家用烂了的案例:勾践卧薪尝胆终复国、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而凡是这样的文章,都不会得太低的分数。

大学语文的困境

那么,在应试教育的结果已成定式的情况下,该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在此,我们不妨首先看一下国外高校是如何做的。

比如在美国,几乎每一所本科院校都会开设写作课程。而且这门课程是一门必修课,学生不论语言水平如何、是否以英语为母语,都必须参加。事实上,国内也有一个与之类似并且与写作相关的课程——大学语文。但我们的大学语文课却似乎并不像美国的写作课那样办得风生水起。

此前,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曾做过一项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国91所高校参与的调查中,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的仅有34.8%,课时也在逐渐减少,超过八成任课教师对大学语文的前景表示担忧。

对此,熊丙奇坦言,目前大学语文在很多学校都是选修课,只有一部分学生来选修,但这只是一方面,更严重的问题是,很多大学生选修大学语文课只是为了混学分,而不是真正为了提升自己的语言和写作能力。“这就是今天我们中国大学生的真实状况。”熊丙奇的语气有些无奈。

在周志强看来,大学语文课是否要成为必修课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这不仅是因为开设这样一门课程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更因为在目前公共课负担过重的情况下,对很多大学生来说,再增加一门必修课确实是一个实际困难。

此外,在确定大学语文课是否要成为必修课之前,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要先明确这门课的定位。

“很多实例都告诉我们,在当前的中国大学体系里,大学生缺失了最基本的写作能力,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并没有注意到,母语也是需要教育的,它并不能根据自然环境而自然生长,所以没能首先在教育理念上确立母语教育的必要性。”周志强坦言,从这个层面来讲,大学语文是不是必修课就不会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了。

至于大学语文课不被重视,则是因为课程的定位出现了问题,把它当成一门国学素养课、文学欣赏课。“这样的话,大学语文课就变成了‘高四语文课’,成了高中语文的延伸,忽略了经典性语言能力的训练,从而也就丧失了大学语文的自主性和独有魅力,教法上也会出现很大问题。”周志强说。

势在必行的改革

在我国,直到上世纪末,大学语文都是很多学校的必修课。然而也就是从那时起,很多高校的语文课日渐式微。2013年更是被称为语文课的“寒冬”。那一年,以中国人民大学将语文课由“必修”改为“选修”为代表,大量的大学语文课被彻底“边缘化”。

对此,卢晓东表示,要想提升大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就是要开设足够多的语文课课程,同时建立一套完整的免修机制,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写作能力也不同,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如果已经达到了比较好的水平,就可以通过这个免修机制予以免修。

“此外,大学语文应该更多地转型到写作课,因为写作是目前大学生的一大短板,而且写作更加突出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的作用。”卢晓东说,学生要在做中学习,要不断去写,同时老师要给学生修改,也可以同学之间相互修改,因为写作就是“写作—反馈—纠正—反馈”这样一个持续的过程。

如果说卢晓东的对策更偏向于对课程本身进行调整的话,熊丙奇则希望学校能进行一些更为长远的制度改革。

“至少从基础教育阶段就要改变应试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熊丙奇表示,在大学层面,则需要大学老师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管理、过程评价、过程监督与过程淘汰中。很多学生并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他们学习任何一门课,老师都要规定完成一定的写作作业,撰写与课程相关的论文,要求他们学会书面表达。

“如果每一门课都要求学生完成两到三篇课程论文,那么在毕业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很轻松地写出毕业论文。”熊丙奇说。

但是问题又来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教师只重科研不重教学的现象,自然不会自愿采用投入大量精力加强过程管理而没有太多物质回报的做法。“这才是今天中国高等教育的要害所在。”熊丙奇说,大学不重视学生培养,因此学生也不重视自己的学习,进而导致人才培养整体质量不断下降。

在熊丙奇看来,现在的大学生写作能力差其实是早就注定的,它与大学生就业难、论文抄袭成风等现象并无二致。“原因是一样的,只是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出来了,根源就在于中国教育的管理制度。”他说,如果不真正去推进高校核心改革,只就表象问题而论,那么将永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采访者要求,文中部分姓名为化名)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