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7/12 7:45:40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报:“相声老师”走红折射应试教育硬伤

 

■李瑜

近日来,一段84分钟的考研辅导讲座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操着一口东北腔的辅导老师张雪峰对考研院校选择、考研流程细节进行了单口相声般的解读。网友戏称这位老师毕业于“德云社”相声专业。

张雪峰的奇葩之举,旋即引来了文人墨客的口诛笔伐。有人指责他哗众取宠的言行有悖师道尊严,频频爆出的粗口更是鄙俗不堪,甚至将他同低俗网络红人划为同一阵营。

多年来,考研培训机构中涌现出各色奇葩老师,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一些名气很大的教育培训机构正是靠这些“名嘴”招揽生意,只要授课信息中出现他们的照片,必引得报名者趋之若鹜。遗憾的是,每当这些名嘴粉墨登场,我们除了一笑而过或一骂而过外,很少会琢磨究竟是何种力量让这些普通教师成名成角儿。

答案似乎还得去大学教育中找寻。在为数不少的高校中,学生的学习经历都表现出“集中式”的鲜明特质,往往要等到学期末临近考试的最后几天才翻开书本,挑灯夜战把老师圈点的重点内容牢记于心,然后再复制粘贴到试卷上。毕业后,这些突击得来的学问也大都物归原主。学生不生产知识,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而考研培训机构正是攥住了学生的这种心态,通过传授各种应试技巧,以及帮助考生规划各科复习时间、准备复习资料,让学生在考研中找到期末复习的熟悉感。如果这些招数不能奏效,考研机构还会拿出屡试不爽的杀手锏:押题制胜。

有趣的是,研究生考试内容的设置,似乎也非常契合考研培训机构的经营要求。经年不变的题型、刻板陈旧的考题、规律性颇强的出题套路。甚至,有的培训机构老师表示,这样的出题方式,想押不中都难。

不可否认,有些学生确实在考研机构的帮助下完成了华丽转身。但这却与研究生教育的本真渐行渐远。一位科学家曾经跟笔者说过,做科研别无他途,唯一的道路就是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自谦地说:“我没有特殊的才能,我只有激情般的好奇。”然而,学生若是通过“套路培训”走上研究生之路,他的兴趣爱好究竟从何谈起,科学探索的热情又能剩下多少?难怪很多人揶揄说,中国的研究生学历和找工作挂钩,甚至和找对象挂钩,就是和学术研究挂不上钩。

目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界的共识,而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脱离应试教育的老路,走上素质教育与兴趣培植的新轨。但愿借着这股新风,中国的高等教育真的能改改。

《中国科学报》 (2016-07-12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