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廖洋 呼双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3 11:10:32
选择字号:
赵宗金和他的“不务正业”

 

■本报记者 廖洋 通讯员 呼双双

提起“心理治疗”这个词,很多人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倚在长沙发上,花一小时来挖掘童年悲惨记忆的画面。而一种与之不同的治疗方法暗示,如果人们将关注的焦点转向现在和未来,会让人更快乐健康,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这种方法被称为 “时间观疗法”。

2014年,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赵宗金翻译出版了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的专业著作《The Time Cure》,出版社对中译本的要求是专业但也要贴近普通大众的阅读习惯和欣赏水平,几经琢磨,他给这本书起了个看起来特“鸡汤”的名字:《让时间治愈一切———津巴多时间观疗法》。

作为一名社会学者,近年来已经将主业放在海洋社会学和环境社会学研究方面,却翻译起了心理学著作,这算不算不务正业?赵宗金笑称,自己本来就是心理学出身,因为机缘巧合有机会翻译这本专业书籍,从内心来讲这算是对自己过去从事心理咨询、治疗和理论心理学学习、研究等背景的检验和交代,从现实来看,这件事情也和当前正在从事的社会学研究应用工作紧密相连。

扎根社会现实问题,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关怀,当下已经内化为社会学者的自觉追求和责任担当,赵宗金也不例外。近年来,从幼儿到老年人、从空巢家庭到新型邻里关系、从公众老龄观念到公民海洋意识……他把研究触角深入城乡、社区、环境及社会建设的各方面,目光始终追随当前社会学研究当中的热点领域,解读社会行为、认识社会结构、阐释社会文化、分析社会变迁。

2013年的一次社区调研与工作人员的偶然交流,让社区里的精神病患者这个小众群体走进了他的视野。相较已经被确诊的患者,社区工作者坦陈存在未被诊断的疾患人员也是不争的事实,毕竟社区不具备专业手段去普及精神健康知识,也无法做出专业诊断。这件事引起了赵宗金的注意,他开始关注和研究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康复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在青岛市,平均每个社区都有2~3名临床确诊病患,这个数字还未囊括没有送医诊治的以及新增的患者。《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提出,到2020年以前,70%以上的县市区要开设社区康复机构,而与此目标极不匹配的现状是我国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十分短缺,因此依靠社会力量或者是社会公益服务的方式开展相关专业工作势在必行。

在此背景下,赵宗金参与发起了一家专业从事社区精神健康服务的社会组织,主要针对社区精神病患者中最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康复工作。他介绍说,尽管目前社区精神健康的服务规模很小,也不成熟,但是这种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再造项目,对于帮助患者进行家庭适应、社会适应,进而推进社区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价值是不容置疑的。

他们尝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出院回到家庭和社区后,依靠爱心企业的公益支持,给病人提供动手操作性强的工作机会,培养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兴趣。

从前期纯粹的研究领域转向提供切实的社会服务,赵宗金说自己目前正在努力发动省内或者国内的一些心理学家共同参与到社区精神健康工作中来。

在社会服务方面,赵宗金还曾经参与发起了一家社会管理咨询中心,承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事项,主要开展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公益项目引进和培育的工作。比如老友益站这个项目,对社区及周边闲赋在家的老年人进行免费电脑网络、智能手机、社交软件的使用培训。先是志愿者手把手示范教学,在一期培训班里教会老年人打电脑、手机发微信、QQ,而后“学习好”的老人会“留任”教下一期班。一段时间以后,互加微信成为掌握了“一技之能”的老人们的时髦。经过一年的培育孵化,这个项目获得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立项,得到了进一步推广。类似这样既有操作性又有社会价值的项目,近年来他所参与的社会组织陆续引进、孵化和评估了几十项。

社会学最主要的传统就是研究社会现实问题。身为社会学者,赵宗金认为社会公益服务与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一样,恰似一股又一股的“源头活水”,保证了自己研究的持续动力和价值导向。

《中国科学报》 (2017-01-03 第8版 创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