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9/10 10:59:52
选择字号:
人类活动致季节“消失”? 想远了!

 

■本报记者 张晴丹

回放:

日前,中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人类或许要对我们认为不受控制的现象(季节变换)负责。研究人员发现人类活动或致季节“消失”,消除夏冬差异。

疑问:

人类活动真的会消除夏冬差异,季节真的会“消失”?全球变暖会使得四季不再分明吗?为什么气候变化多体现在北半球?

解答: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活动增强趋势明显,幅度很大,人类活动确实对全球气候产生了影响。”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庚辰表示,在个别地区,人类活动会比较明显,但是具体产生了多大影响还很难说。

王庚辰同时指出,气候变化有一些很重要的特点,其中一个就是气候在不断变暖,即大家理解的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并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春夏秋冬、白天晚上温度都变暖。”

实际上,根据现有研究,全球变暖主要还是最低温度的提升。比如一天的最低温度在夜里,一年四季的最低温度在冬季,全球变暖就是这种最低温度在不断升高,这也造成一种观点认为四季变化将不再明显。

此前,美国气象学会刊物《气候杂志》发表的研究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冬夏平均温差以每10年超过0.1摄氏度的速度缩小。

有研究者认为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3000年后,北京的冬季气温(目前低于零度)可能跟夏季一样高。

“观测到的某种气候变化趋势,不可能持续3000年一成不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严中伟表示。

此外,专家指出,这种理解有一定的误区,这只是研究的个例,到其他地方不一定是这个结果。“我们讲全球变暖是一个大的背景,是指全球的平均状况。而对于个别地区来说,全球气候变化区域性很强,不同区域变化都会不一样,并且每个区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

王庚辰表示,一定要强调气候变化区域性差别。而决定区域性差别的三个基本条件有大气环流的变化情况、人为活动的影响情况、全球大气环境背景变化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所在位置不一样,各个方面的影响也不一样,包括地形条件、气象条件、环流条件、海洋条件、植被条件等,都有差别,因此不能遵循一个规律。”

“此外,关于气候变化的研究一定要占有长时间系列的资料,比如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情况,因为气候变化本身是波动的,这十年变化可能在缩小,但是下个十年有可能会出现增大或不变的情况,不能根据这段时间的资料一直往后推算,这并不科学。”王庚辰说,无论从研究方法还是占有的资料上,要得出这方面的结论都要很慎重。

比如,之前很热的天气多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如果根据这个数据往后推算的话,可能会得出很多“荒谬”的结论。“因为之后十年气温并没有那么高,而且现在全球变暖的速度慢下来了,并不像以前推测的那么快。”

从全球范围来看,气候变化以北半球更为显著,人类活动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北半球。

“我们现在讲的是全球,但是真正细分起来,北半球效应比南半球明显得多,因为人类的居住、生产、社会活动等大部分都集中在北半球,而南半球海洋占据的面积比较大,海洋是‘调节器’,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王庚辰说。

所以,在北半球适用的研究结果,并不能照搬到南半球。

专家同时强调,气候变化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影响因素可能加强,有的则可能弱化,不能推而广之。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吕厚远多年从事古气候方面的研究,他表示以现有的古气候数据,也没有办法证明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温差季节性变化,使得夏冬差异缩小。

“全球变暖导致高低纬区域温差变小(因为高纬增温较大),但无论如何极地和热带气候特征及其差异都不可能消失。”严中伟表示。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其他气候要素(如降水)变化呈现区域差异减小的特征。比如我国东部夏季风区降水变化所呈现的“南涝北旱”趋势,恰是反例。

《中国科学报》 (2015-09-10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