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行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6/8 9:19:39
选择字号:
中科院地环所
研究发现人类排放气态污染物对南极影响较小

 

本报讯(记者张行勇)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博士生邢闪及其导师侯小琳在人类排放气态污染物对南极影响方面取得研究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

南极大陆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地区,一旦遭受到污染就更加难以治理。长寿命放射性核素129I主要来自人类核活动的释放,包括核武器试验、核燃料后处理厂、核事故及核设施运行等,其在大气中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且具有较长的滞留时间和较远的迁移距离,可利用其来示踪研究人类活动排放的气态污染物传输至南极地区的途径。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南极别林斯高晋海、阿蒙森海和罗斯海的降雪和海水中129I浓度和129I/127I原子比值发现,南极海水中129I/127I原子比值比南极降雪中129I/127I原子比值约低2个数量级,比人类核活动前水平高4~6倍,表明该地区受到了人类核活动的影响。

研究表示,欧洲核燃料后处理厂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释放的129I由于在大气中主要存在于对流层,虽然排放量较大,但对南极地区的影响有限。该研究结果预示人类活动排放的气态污染物,特别是北半球排放的污染物,当其主要存在于对流层的情况下,其对南极地区的影响较小。

《中国科学报》 (2015-06-08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