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28 10:19:22
选择字号:
山东:农业信息化服务走向精准化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王方

自2005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以来,中央连续9 个一号文件持续关注农业信息化。近10年来,我国不少地方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进行探索,以期通过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山东省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试点省份,实践过程颇具代表性,其中凸显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也有着经验性的意义。对此,研究人员验证了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总结了一些经验模式,以供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中国农业科学》杂志上。

第一个示范省为何选山东

“选择山东省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是经过认真考量的。”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该示范省首席专家李道亮接受采访时说。

山东省是第一农业大省,农业发达。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等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粮食、畜牧、果树、水产等各行业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农民收入实现了“十连快”,在农业大省做,示范效应更大。

山东省的农业产业化做得很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水平较高,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数量多且产值高。山东省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都达到了一定水平,为信息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农业发展规模小、分散时,对信息化的有效需求是远远不足的。比如农户有10~20只鸡,按传统的做法饲养就可以了,这时他甚至用不到信息化的东西,当有20000只时就完全不同了。只有当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发展程度越来越高时,农村、农户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才会越来越大,这是农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李道亮解释道。

山东省是国家第一个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示范省,农村广播电视、固定电话和互联网基本在山东省实现了村村通,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可依托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的网络基础,能更好地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

2010 年,科技部确定了山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试点省份。山东省以此为契机,结合自身发展基础、优势和内在需求,紧紧围绕省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三网融合的信息通道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站点)、智慧农业示范工程、农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与模式等关键节点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3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阮怀军和李道亮汇报了山东省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访问农科院的座谈会上,提出了“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论点。

“当时,习总书记对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给予了肯定。其实,在这之前就有不少省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承担单位到山东参观学习过。习总书记指导工作之后,更多的人前来‘取经’。这说明山东省作为第一家示范单位,是有许多经验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李道亮回忆道。

山东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

经多方调研之后,李道亮、阮怀军研究团队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总结出了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研究人员指出,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是山东各级政府、百千企业、千万农户信息沟通的桥梁。在这一平台上,有网络、视频、语音、短信等多信息接入手段,有高效采集、加工、整合的各类涉农信息资源,有农民、农民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科研院所及社会大众等不同角色。

他们总结道,综合平台既是资源整合平台,又是服务农民农企的信息互动平台和运营平台,还是农业信息化成果展示应用平台。综合平台以公益性服务为基础,同时具备增值服务和可持续运营能力,能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不同层次信息服务需求。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要融合发展,离不开优势产业专业信息服务系统。研究人员在调研中发现,山东省建设的专业信息服务系统涵盖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畜牧、家禽、林木花卉、水产、农资配送、农产品物流等领域,面向全产业链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

比如,通过齐鲁三农科技网,人们可以轻松跳转到山东猪网,享受猪业信息倍增服务。融“SI(自助查询)+EA(专家答疑)+SP(平台服务)+FG(现场指导)”于一体的信息服务新模式,不仅体现在猪业上,也体现在其他产业中。

基层信息服务体系也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山东省在30 多个县(市)共建设了2000 多个示范性专业信息服务站点,基本实现了优势产区的全面覆盖;组建省、市、县、乡四级专家服务队伍,提供各种信息和技术服务;选聘业务骨干人员组建基层信息员队伍,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和信息服务能力。

“从农民的反馈看来,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不错,而且具有示范效应,比如寿光市的远程医院就在全国推广了。”李道亮说。远程医院是一套价格为2800元的病虫害服务软件,一般由农资店商户购买,为农户提供免费服务,很受农户欢迎。

他解释道,农民只要在商户这里买了种子、农药或其他产品,便可享受免费的后续服务。西红柿叶子黄了、苹果树长虫了,农户就可以以QQ聊天的方式寻医问药,分散在各地的“值班医生”为之解疑答惑,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除了直接受益于信息服务外,农业信息化建设也为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便利。“信息化与产业化融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由龙头企业牵头、支持农户发展的农村合作社模式,这也是国家所鼓励的。信息服务通道畅通,有企业和农户‘触电’,尝试进行电子商务的市场模式。”李道亮指出,人们已经开始享受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了。

农业信息化发展新趋势

“作为公益性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比如查询良种、生产技术、政策法规等信息,具有普适性的特点,也比较好操作。但这样一来,它在及时性、针对性上就有所欠缺。”李道亮指出。

比如养猪的农户,更希望得到专业性、个性化更强的养猪技术、猪市分析或供销对接等信息。与此同时,公益性信息对于养猪、养牛农户是“一视同仁”的,并无明显区别。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养猪农户对信息需求的不满足。

“目前,为解决这一问题,往往采取公益性机制和商业性机制并行的策略。”李道亮表示。山东省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

研究人员总结道,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对于农民等普通用户的基本信息服务需求,提供“白开水”式的免费服务;对于企业、合作组织等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提供“茶水”式的定制收费服务。

商业性信息化建设一般由各类行业协会牵头,企业带动农户,既共享公开的行业信息,也发布仅对内部开放的信息。李道亮思考,“信息的市场化机制有待完善,具体该怎么做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农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投入大,科技部、工信部、农业部都有这方面的资金和项目。不同部门纷纷参与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如何进行资源整合,提高各类投入的利用率,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效率,需要考量。“优化资源配置,才能更好地组织信息化建设、共享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李道亮表示。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农业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偏低的现状。农业的分散化现状需要改变,只有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才能产生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更大需求。没有农业的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只有农业信息化建设到位,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研究团队发现,在寿光、烟台、威海、东营、潍坊等地区400个蔬菜大棚、200 万平方米陆基工厂、5 万头肉牛养殖场等推广应用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信息的现场采集、无线传输、智能处理、智能控制,并向种养殖户发送基于现场信息的短信服务。

农业需要精准化控制,物联网带来智慧农业。现在随着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农户所使用的机械设施、装备的自动化程度也提高了。新农民将是35岁~45岁的年轻一代,他们更加活跃,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也更迫切。李道亮预测,“基于精准化控制的信息化建设将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应引起关注”。

背景阅读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与阶段

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通信、电子、自动控制,甚至包括现代的一些传媒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管理和农民生活这“三农”的应用程度和过程。

农业信息化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三网”,计算机网、电视网、电话网。第二是信息资源,包括所有的数据库、多媒体、网上能存在的信息。第三是农村信息化必须有一套人马、一支队伍在运行,即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第四是现在的各种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农民方方面面的应用。第五,农村信息化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包括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农民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等等,还包括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环境。

我国农业信息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开始用于农业。棉花的配方施肥、第一个单机版的农业专家系统的出现,代表着农业信息化的诞生。

第二个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5年以后到2005年。互联网出现,基于网络的农业专家系统以及网络的农业信息资讯发展起来。

第三个阶段从2006年至今。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信息技术开始从农业转向更宽的领域。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体系、各种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都处于一个非常好的阶段。(王方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5-01-28 第6版 科研)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