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军 王建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0/17 8:57:44
选择字号:
陈宜张著作《突触》:研究“突触”的一块基石

 

■陈军 王建军

读陈宜张院士沉甸甸的学术著作《突触》,我们深切感受到的是一位老科学家在科学征程上执着追求的赤诚。陈宜张已87岁,成就卓著,仍没有懈怠,辛勤耕耘,在独立出版54万字的《神经科学的历史发展与思考》五年之后,又以一人之力推出大作《突触》。其为神经科学传道授业的热忱,不能不让我们这些学界晚辈为之汗颜。

是什么原因让陈宜张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写《突触》这样一本学术界最前沿的科学著作呢?原来,陈宜张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读过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书,谢灵顿的《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艾克尔斯的《突触生理学》等。那时候,刚刚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确认“突触”概念和用微电极技术记录突触后电位。在今天看来,一定是当时“突触”这个黑匣子激发了当年陈宜张。在一个甲子学术生涯的过程中,每一时期学术上的新突破和新认识想必使陈宜张欣喜若狂、熟记于心,然后又在新的问题里滋生新的遐思和狂想。

这个猜测可以从《突触》总共28章所描述的每一事件中得到验证。这本著作不是通常所见到的某些观点的翻版,而是注入了作者全部思想而升华出来的理性篇章。在书中可以读到有关于“突触”的各方面,还可以读到在其他著作和文献里读不到的,如第26章的《沿着还原论往深处走:突触分子机器》、第28章的《突触概念与突触进化》中关于“生理突触”“免疫突触”和“‘细胞学’突触”等跨学科概念的论述,读后令人感到精彩绝伦。

笔者之一陈军的学术生涯受陈宜张影响很大。在刚刚学习电生理学技术时就读过陈宜张主编的《神经系统电生理学》,神经科学领域刚刚兴起分子生物学技术时还读过陈宜张主编的《分子神经生物学》和《神经发育分子生物学》。今天,当他刚刚把课题方向转到“慢性痛及其精神共病的脑机制研究”方向上来之时,这本《突触》又将帮助他消化和吸收很多关于“突触”的新的和前沿性的理论基础。

另一笔者王建军曾在进入神经科学研究领域之初即得到陈宜张的具体指导。1984年,面对简陋的仪器,因没有研究经费和课题而一筹莫展的时候,是陈宜张将自己手头的一个课题交给了他来做。但当笔者完成这一课题的研究,并向《科学通报》投寄论文的时候,陈宜张却谦虚并执意地将自己的名字从作者行列中删除。

这本《突触》里引用的文献纵横百年,最新的更新到2013年立秋止笔日。它既适于刚刚从事神经科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青年学者和学生,也适于从事神经科学教学和研究的资深学者,是一本与时俱进的“突触”百科全书,也是探索突触的一块基石。正如周光召在为“科学专著”系列丛书作序中讲到那样:“著书立说乃是科学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著书立说,既是丰富人类知识宝库的需要,也是探索未知领域、开拓人类知识新疆界的需要。特别是在科学各门类的那些基本问题上,一部优秀的学术专著常常成为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石。”

《突触》,陈宜张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中国科学报》 (2014-10-17 第18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