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瑜 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0-15 7:46:03
选择字号:
台风频频来袭 聚焦台风灾害背后的天灾与人祸
 
■本报见习记者 李瑜 倪思洁
 
10月14日,今年第25号台风“百合”来袭。此前两天,中国气象局已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Ⅲ级应急响应命令应对“百合”。根据预报,海南岛和广东局部地区或将面临持续暴雨威胁。
 
而此时,人们尚未从上一场台风“菲特”留下的创伤中完全走出。自10月7日起,“菲特”席卷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罕见的强降雨使过境处转眼间变成泽国,浙江损失尤为惨重。
 
据统计,截至12日已造成浙江874.2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75.58亿元。其中,余姚市损失较重,主城区70%以上受淹,交通瘫痪,全线停水、停电,山区公路交通全部中断,平原河网的姚东浦塘全线漫堤。
 
面对“百合”的来袭,人们不禁担心:同样的灾害是否会再次发生?
 
暴雨强风遇上天文大潮
 
“这次的雨实在是太大了。”谈及“菲特”,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水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贾绍凤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该台风导致浙江很多地方24小时内的降水量达到300~400毫米,属于特大暴雨级别。
 
对此,宁波市水利局专家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重灾区余姚总降雨量7.5亿方,相当于68个西湖的水一下子倒在这里。
 
与此同时,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崔晓鹏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2011年美国“桑迪”飓风相似,台风“菲特”对海岸线形成了近乎直角的正面袭击,带来的潮水也比较大,可能会造成明显的增水效应。
 
天文大潮的发生,更是让台风“菲特”带来的灾难雪上加霜。
 
天文潮是地球上海洋受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而产生的潮汐现象。在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殷杰看来,尽管天文潮不是主要致灾因素,其影响力却不小。“因为杭州湾是整个中国潮差最大的地方之一,杭州湾橄浦的潮差曾达8.9米,高潮位来时潮水非常高。”
 
对此,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灾害预警报室副主任董剑希表示认同:“‘菲特’期间,强风暴雨和当天的天文大潮正好叠加,加剧了风暴潮,造成了更严重的灾害。”
 
她告诉记者,如果风暴潮出现时,潮位本身就比较高,那么总潮位就会很高。倘若总水位与堤坝齐平或超过堤坝,就会对堤坝本身造成损坏甚至溃堤,导致海水长驱直入,淹没农田房屋等,造成灾害。
 
不仅如此,总潮位上涨还会导致一些次生灾害。“海水可能通过沿海的河流向上回溯,深入内陆形成洪涝;或是出现海水倒灌,影响地下水水质及当地土壤;同时会影响排水,特别对于沿海城市,河口的水都要直接通到海里去,如果海水水位太高,水就排不出去。”殷杰说。
 
令人欣慰的是,暴雨强风加上天文大潮一起来袭的情况并不常见。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重大自然灾害天文因素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李金增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况“纯属巧合”。
 
台风灾害中的人祸
 
在专家们看来,一场台风之所以会带来如此严重的损失,除了自然因素不容乐观外,“人祸”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贾绍凤认为,没能准确预报出实际降雨量是此次各地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在台风‘菲特’到来之前,气象部门预测降水量会达到100~200毫米。因此很多地方认为,按照预报数值,当地的水库、堤坝是没有问题的,可后来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决堤。”
 
此次台风灾害中,浙江余姚损失最为惨重。贾绍凤告诉记者,一方面是因为余姚在应急调度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已经预测到有大洪水的情况下,上游水库没有及时排空腾出库容,失去了泄洪的功能。而防洪堤没有及时封闭,也是造成洪水肆虐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随着当地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过去位于低洼地势中的稻田,现在都被建上了房屋,自然的蓄水功能被大大削弱,原来存在稻田里的水就流进了房子。房屋的重力使原有土地发生地面沉降,更加剧了洪灾的影响”。贾绍凤认为。
 
同时,过去当地人会从河道中挖取淤泥来增加土壤的肥力,无形中起到了疏通河道的作用。然而,随着农业化肥的大范围推广使用,这种传统的行为方式正在慢慢消失。“其后果是河道的输水能力大大下降,增大了洪水到来时的威力。”贾绍凤说。
 
在他看来,余姚涝灾中暴露的种种问题并非个案,而是一种普遍性的存在。“上海在扩大城市规模的过程中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土地沉降问题比较严重。”
 
多角度综合应对
 
如果能对台风的到来进行准确预报,会大大减轻台风灾害。不过,崔晓鹏告诉记者,关于台风的生成和强度预测,目前在国际上还是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台风的强弱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包括大气中其他一些环流气体、水汽输送和高压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因此很难进行准确的预报。”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了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上。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郁鸿胜表示,中国城市的基础设施防灾性能整体上比较脆弱,但各地情况又有所不同,对于沿海城市而言,今后的治涝重点应逐步从内河延伸至海洋。“我们对海洋的开发在逐步开展,对海域的管理在逐步加强,对海洋的法律在逐步制定,但关于海洋灾害对城市的影响研究并没有提升到一个同等的高度。”
 
美国法特瑞互助保险公司财产风险研究中心博士曲轶众对此表示认同:“面对巨灾,我们需要有一套多角度、多渠道的应对和解决方案。其中应包含合理的规划、灾前预警、应急预案和发展非工程措施等。” (原标题《台风灾害背后的天灾与人祸》)
 
《中国科学报》 (2013-10-15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