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29 8:11:15
选择字号:
1月25日《科学》杂志精选

 
调节区内突变会促发肿瘤吗
 
到目前为止,测序研究已经发现在人类癌症基因中的蛋白编码区域内的许多频发性突变,但很少有突变涉及到那些基因的调节区或非编码区。但是,本周发表在《科学快讯》中的两项新的研究证明,大约71%的人类黑色素瘤在TERT基因中具有两种体细胞突变中的1种,该基因编码端粒酶的1个亚基;端粒酶是覆盖在染色体端部的酶。这些研究共同提示,涉及基因组调节区——除了那些仅影响编码序列的突变外——的频发性突变可能驱动了某些肿瘤的生长。Franklin Huang及其同事用发表的来自恶性黑色素瘤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发现,在他们所研究的70个黑色素瘤中有50个存在着TERT基因中的两种突变。据研究人员披露,这些突变似乎将TERT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增加了2~4倍。对源自不同类型肿瘤的癌细胞系所作的一则后续研究揭示,同样的突变出现在16%的案例中。在另一份报告中,Susanne Horn及其同事研究一个易患黑色素瘤的家族并发现患有这种癌的家族成员在TERT启动子区域中存在着生殖系突变。当文章的作者对168个源自“散发性”黑色素瘤的细胞系(那些在一般人群中发生的)进行筛检时,他们在其中125个细胞系中发现了TERT启动子突变。
 
科学家在瞬态恒星事件中
 
发现长期寻找的现象
 
恒星爆发曾经被归结为两类:新星或超新星。但多年来,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另一类光亮度在新星与超新星之间的爆发,它被称作中间光亮度红色瞬态或ILRTs。Natalia Ivanova及其同事如今提出,这些ILRTs实际上是被称作共包层事件的现象的标志,这种事件只是作为理论被提出但还没有被直接观察到。人们提出,这种共包层事件是在当两颗恒星暂时性地在一个共有的恒星包层内环绕运行时发生的。根据理论,其中具有较小质量的恒星应该被由比它更大且进化程度更高的伴星所转移给它的物质所吞噬。研究人员认为,这些事件形成了一个广范围的双星系统,如X射线双星及双中子星。Ivanova及其同事如今对ILRTs的性质建立了模型并发现,这些事件的时间尺度、能量、颜色和喷射速度与所预测的共包层事件的性质相符。研究人员根据他们的模型提出,许多ILRTs来自共包层事件,而ILRTs代表了科研人员所长期寻找的特征。
 
对地球全部生物多元性进行编目可行
 
Mark Costello及其同事在这篇综述中指出,通过现实地付出更多的努力,大多数的植物和动物物种的名称可在本世纪内被列出。科学界有许多人曾经说,发现世界上所有的物种是不可能的,但Costello及其同事对这一悲观看法之后的主要论断表示了怀疑。他们估计,如今地球上的物种有200万~800万种(而其他有估计认为这一数字可高达1亿种)且有150万种已经得到命名。他们还对流行的假设提出了挑战,即活跃的分类学家人数正在减少。这种说法在某些地区可能是对的,但在南美和亚洲的分类学家人数却在上升之中。此外,随着公众更加容易获取分类学资讯,业余爱好者正在对这一努力作出更大的前所未有的贡献。文章的作者说,全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可能也没有像某些研究者提出的高达每10年5%;更可能的物种灭绝速度为每10年小于1%。他们提出,美国每年需要花5亿~10亿美元来加大全球物种分类的努力并在50年内对所有物种进行描述。
 
解开质子半径之谜
 
一项新的试验证实质子比先前认为的要小。这些发现为人们提供了解决所谓“质子半径之谜”的线索,该谜团持续地在研究人员中引发有关质子确切大小的讨论。Aldo Antognini及其同事所作的新的测量支持质子有着较小尺寸的看法。对质子半径测量的传统做法是基于质子与电子间的电荷散射。先前对μ介子氢——这是一个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介子(它是一种较重的电子)组成的原子——的测量所揭示的半径与电荷散射研究所推导出的半径不相符。在他们所做的激光试验中,Antognini及其同事对μ介子氢进行了新的测量并确认了先前的μ介子氢试验的结果。μ介子氢试验与电荷散射试验间差异的增加可帮助科学家们解开质子半径之谜并可就量子电动力学的机制提出见解。一则相关的文章对这些发现进行了讨论。
 
(本栏目文章由美国科学促进会独家提供)
 
《中国科学报》 (2013-01-29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