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永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2-11 18:06:57
选择字号:
肩负全国重要经济增长极重任
中原经济区预热发力彰显优势

河南省希望通过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打造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和引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图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郑州市。
 
■本报记者 谭永江
 
进入2月,郑州市着力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河南省政府支持焦作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等消息陆续发布,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加快步伐。
 
2011年9月,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战略定位上将中原地区的发展纳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体系。
 
第五个经济增长极
 
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河南经济总量近年来一直位居全国第五位,居中西部地区之首,河南的发展呈现出比较好的趋势。
 
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引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支撑全国发展的重要区域;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据了解,中原经济区将以中原城市群建设为重点,提升郑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巩固提高洛阳副中心城市地位,联动周边城市,建设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市群。
 
依托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和豫北豫西山前平原产粮大县等,建设集中连片、高产稳产的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
 
建设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伏牛山地生态区、太行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构建横跨东西的黄河滩区生态涵养带和纵贯南北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形成“四区两带”的区域生态格局。
 
中原经济区发展目标分两步走。第一步是“5年彰显优势”。初步形成发展活力彰显、崛起态势强劲的经济区域。4年后,河南人均GDP将超过6000美元,这是国际上经济发展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性数据;同时,城市化进程加快,将有800多万河南农民变成城里人。
 
第二步是“10年实现崛起”。到2020年,粮食生产优势地位更加稳固,工业化、城镇化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建设成为城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明,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区。
 
经济活力彰显
 
《指导意见》迅速激起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热潮。大批港、澳、深地区闽籍企业家访豫签约项目341个、签约额1462亿元。富士康、万达等重量级企业布局河南,投资150亿元的中石化煤化一体化项目落户中原,11个国家部委、34家央企与河南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1年河南省进出口总额达326.4亿美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83.1%。其中,进出口、进口、出口增速在中部地区均为第一。
 
此外,去年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128.2亿美元,稳居中部六省第一位,同比增长3.1倍,约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四成左右,高出全国加工贸易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3.5个百分点。
 
为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坚持把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中心工作。2011年,作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发力”年,全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破解要素制约,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在重大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培育、吸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着力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集聚区、产城联动示范集聚区、环境友好型示范集聚区、数字化示范集聚区、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集聚区、创新型示范集聚区、对外开放示范集聚区、新型工业化示范集聚区、农业产业化示范集聚区、文化产业示范集聚区等10个产业集聚区。数据显示,2011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700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
 
龙头引领带动
 
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龙头,郑州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扮演着“挑大梁、走前头”的举足轻重作用。2月5日,郑州都市区建设的行动指南——《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经郑州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实施。
 
《纲要》明确了郑州都市区“一区两城”的战略定位。“一区”即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建设以全域城市化、生态和环保共同推进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进一步增强承载力、辐射力和整合力。
 
“两城”一是最佳人居城市;二是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巩固和提升郑州作为全国交通枢纽的地位,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成全国现代服务业中心,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国家区域性创新中心,构建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高地和国际陆港,建设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纲要》提出了城市化、首位度、区域中心城市和幸福郑州等四个方面的指标体系。一是城市化主要目标,总人口达150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以上,城镇化率达到80%等。
 
二是首位度主要目标,生产总值达2万亿元左右,财政总收入达260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0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当年达到1.5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达到9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左右等。
 
三是区域中心城市主要目标,形成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区交通辐射圈。
 
四是幸福郑州主要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左右,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等。
 
为此,郑州市将按照都市区建设的总体布局和重点任务,加快郑州新区建设,加快中心城区保护改造提升,加快组团融城发展,加快宜居城市组团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城郊村合村并城,加快合村并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都市农村建设。
 
建设郑州都市区,必须建立强大的支撑体系和保障机制。《纲要》提出九大支撑体系,即着力构建综合交通支撑体系、现代产业支撑体系、生态环境支撑体系、基础设施和资源能源支撑体系、科技创新和信息支撑体系、高素质人力资源支撑体系、特色鲜明文化支撑体系、改革开放支撑体系、社会管理支撑体系等;完善土地、环境、规划、资金、项目、机制等六大保障措施。
 
《中国科学报》 (2012-02-11 B4 区域)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