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浩鸣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3 11:40:39
选择字号:
“杂交水稻之父”的人生情趣

 
■本报记者 李浩鸣
 
袁隆平,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科技人物。在世界范围内,他也算得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科技专家。袁隆平的科学成就,常常引发人们对这位传奇人物的兴趣与好奇。记者在多年科技新闻工作中,常与袁先生及他的学生、助手、同事、家人、司机接触。在无拘束采访的轻松氛围中,常常被这位自称为“农民科学家”的朴实无华所感动。袁先生爽朗直率,坚韧执着,兴趣广泛,童心不老。“杂交水稻之父”的人生情趣同他的科学成就一样给人以启示。
 
学“农”源自兴趣
 
袁隆平的祖籍是江西德安。袁隆平说父亲为人正直,很执着。母亲华静是江苏扬州人,幼年读书在英国教会学校,是一位典型的知识女性,对哲学很感兴趣,还能讲一口标准的英语。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在北京出生,兄弟五个中他排行第二。母亲善于启发孩子的好奇心,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美好心灵。袁隆平小时候的英文就是由母亲辅导的。他们弟兄从小就感受到母亲良好的教育方法,读书很认真,先后都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工作都很认真踏实。袁隆平说母亲为人慈善厚道,做事一丝不苟,这对他有很大影响。
 
解放前,农业不受重视,学“农”也不“吃香”,按袁隆平的学习成绩和当时的家庭条件,完全可以上一所好大学,选一个好专业,他怎么会选择学“农”呢。袁隆平说,母亲性格温柔善良,特别喜欢花卉植物,除了在家摆弄插花。还在自家的小院子辟出一小块地,专门用来种花草。他小时候就经常在这小花园里玩耍,跟着母亲学松土、剪枝,很有兴趣。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常组织学生到武汉市郊区参观一个私人的园艺场,那里空气清新,满园花朵五彩缤纷,各种果实鲜活水灵。春华秋实,一派欣欣向荣的自然景象,令人神往。幼年的袁隆平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个美好印象一直留在他的脑海里,对农艺就有了兴趣,觉得学“农”好。他在南京高中毕业面临上大学和选专业的问题时,最终决定学农,而且选择的是去重庆的相辉学院(后并入西南农学院),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重庆上过中学。
 
袁隆平报考“农学”院校的想法,让他父母亲都感到很意外。当时社会重文理,轻农学,父亲很希望他报考南京的名牌大学,学文科、理科都行,毕业后还可留在身边工作。但经劝说无效后,父母了解到儿子的心愿,尊重了他的选择。父亲还开玩笑似的对袁隆平说:人家都“望子成龙”,而现在只能是望子成“农”了。“我们袁家先祖世代务农,但愿你这个农民与祖上不同。”母亲也说,古人说“皇天后土,衣食父母”,立志学农,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时的袁隆平心里才“一块石头落地”,大学期间,袁隆平主修的专业是遗传育种学。
 
喜乐平常人
 
袁隆平说他小时候算是比较调皮的。因为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总想去体验一下,常常会“闯祸”挨惩罚。
 
还是在幼儿时,他看见祖母抽“水烟袋”有冒水泡的声音,感到很好奇,想试一试。结果辛辣的烟水灌进了嗓子,呛得难受,把“水壶烟袋”摔得七零八落。还有一次,看见木匠做事的时候常把铁钉衔在嘴里,一颗一颗钉,觉得挺新鲜,也学着在嘴里衔上一颗铁钉,然后在地上翻筋斗,吓得全家人手忙脚乱。日本侵华战争时全家人逃难到重庆,为躲避飞机空袭上不了课,他就带着弟弟偷偷去江边游泳。被父亲发现了就免不了惩罚。
 
袁老在学生时代除了游泳,打过篮球、排球,还踢过足球。在安江农校教书时还当过篮球队的教练。现在经常打排球。在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海南三亚的南繁基地,都建有简易的排球场,排球体积大重量轻,打着不痛。他经常上场,几乎每天都打。天天活动有利于身体健康。
 
袁隆平爱玩车也是“出了名“的。在安江农校时去县城里办事,去试验田都要骑自行车,后来出国学术交流带回了当时安江那个地方的第一辆摩托车。到长沙工作后,先后换了七八部摩托车。袁隆平说,骑摩托车速度快,下田很方便。以至于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有了个摩托车队,大家都骑摩托车去试验田,热闹得很。再往后又爱上了开汽车,从住地到到试验田只有很短的路程,他都要用汽车代步。
 
谈起大学毕业后到安江农校工作不久后的一次“相亲失败”的经历,袁隆平开怀大笑。那是1954年,一位“热心肠”老师介绍他与县纺织厂一位女青年见面,他就请好友曹老师一起同去当“参谋”。谁知那女孩一眼就看上了穿着整齐、斯文白胖的曹老师,袁老说自己个头又小,皮肤又黑,衣着不修边幅,像个青年农民。他们两个聊得很起劲,自己就做了一回“电灯泡”。在他们举行婚礼时,袁隆平由衷地祝贺,而且还叮嘱好友:“曹兄你艳福不浅,往后要好好对待嫂子。”对于爱情问题,袁隆平觉得那是一件很圣洁、很浪漫的事情。不喜欢公式化、程序化的模式。那样别扭得很,没什么激情。爱的表达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他说,现在年轻人谈爱是“找感觉”,“恋爱环境”要比他们那时候好多啦。
 
谈起自己的夫人邓则,袁隆平说并没有什么“故事”。他和邓则是患难之中的“真感情”,既是师生、同行,又是知己。由于她性格温和,与人为善,还打得一手好篮球,经常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活动。而那位给自己当过“相亲参谋”的好友曹老师是她们班的班主任。在曹老师的热心撮合下,两位年青人频繁见面,谈人生,谈理想,觉得很有共同语言。农历正月初十,在安江农校单身教工宿舍里,他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一不请客,二不摆酒,只是撒了几斤糖。邓则脚上穿的布鞋都是临时借来的,鞋子还小了点。结婚后第三天,袁隆平又去摆弄他的杂交水稻,而邓则去黔阳县农业局上班,过起了“牛郎织女”的日子。
 
袁隆平说,现在看来,也还浪漫。结婚很长一段时间内她还称他 “袁老师”,他就一直称邓则为“贤内助”。现在袁隆平夫妇经常到户外搞点体育活动,全家人到齐了还会搞点别的娱乐活动。他一有时间就带孙女们游泳、唱歌、旅游。两老有时还去逛逛商场。
 
游泳 音乐是最爱
 
袁隆平17岁时,已是武汉博学中学的高一学生。一次他得知有湖北省游泳比赛活动,就自告奋勇找到体育老师请求参加。结果他获得了汉口赛区男子100米和400米自由泳比赛第一名,决赛时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两块银牌。袁隆平还说,当时自己是没有吃早餐去参赛,否则,成绩会更好。1973年湖南安江涨大水,袁隆平工作的农校低洼的地方水涨到了二楼。有位老师被困在三楼,情况危急,袁隆平就跳到水中游过去把他背了过来。袁隆平说游泳锻炼了身体,也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学会了游泳还真有实用。他很喜欢毛主席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两句诗。由于喜欢游泳,所以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去游。在湖南安江农校工作时,他还当学生的教练,一起下河游泳。在海南南繁基地,傍晚前经常和同事相邀去海边游泳。在长沙的研究中心有个小游泳池,夏天每天都去游四五十分钟。
 
很多人都知道袁隆平喜欢音乐,同事说他听到好的歌曲就想跟着唱。2005年一次在去深圳出差的火车上,硬叫同行的邓则和同事听MP4学唱蔡琴的歌曲,唱得不好还会较劲。袁隆平说他喜欢听歌,喜欢一些旋律优美、比较经典的民族音乐歌曲。如贺绿汀先生的《游击队之歌》,旋律很明快,把抗日战士的机警、灵活、乐观、无畏的精神表现得很好。有一次袁隆平去美国传授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到达的当晚,主人为中国客人举行了一个小型晚会。晚会上要求自由表演节目,大家推举,他硬着头皮拿起话筒走上台唱了一首英文歌,一部美国老电影的插曲《老黑奴》。唱完以后大家使劲鼓掌,还有几位白人女青年居然掉下了眼泪。后来同伴说他曲调标准,感情真挚,充分表现出了老黑奴的悲凉晚景。
 
提起拉小提琴,袁隆平说是上大学的事儿了,当时听见别的宿舍有人拉小提琴,觉得很好听,就跑过去找人家学,也学会了。毕业后在安江农校拿着第一个月工资就买了把小提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在学校中的一棵老香樟树下,拿着小提琴,拉一些像《梦幻曲》、《蓝色多瑙河》这样经典抒情的曲目自娱自乐,沉浸在另一种境界中。
 
2001年春节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了“科学在中国”迎春文艺晚会。袁隆平和我国著名的小提琴家一起同台演奏了著名地质科学家李四光先生创作的小提琴曲《行路难》。2005年春节前,在长沙田汉大剧院的湖南省院士迎春联欢会上,他上台拉小提琴,由著名钢琴演奏家刘诗昆伴奏。也是在这个晚会上,袁隆平还和黄伯云、俞汝勤等几位院士表演了小合唱,指挥是何继善院士。当时唱了好几首歌,其中有名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袁隆平还介绍,“有一年单位组织搞春节联欢活动,学生同事要我上节目。除了唱歌,还要跳舞。我就干脆跳了个踢踏舞给他们看,当然不专业啦!”
 
《中国科学报》 (2012-01-01 A28 文化)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