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颖娜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0-20 9:01:00
选择字号:
军事医学科学院女科学家:科研高峰上的绚丽彩虹
 
□庄颖娜
 
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有这样一个群体,完美地融合了智慧与美丽、理性与柔情,取得了众多瞩目的科研成就。她们就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女科学家们。
 
2011年8月9日,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和分子遗传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翠芬逝世。她曾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科学工作者”荣誉称号,被国务院评选为“侨届十杰”,当选“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百位先进模范人物”。1950年,在美国从事医学研究的黄翠芬,冲破移民局阻挠毅然回国。随后,她主持研制了气性坏疽四联战伤类毒素和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针对细菌性腹泻的基因工程疫苗。同时,着手组建了全军第一个分子遗传学研究室、第一个基因工程研究室和第一个生物高技术研究机构,培养出包括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在内的一批生物技术领域尖端人才。
 
2008年6月,汶川地震救援工作转入灾后重建阶段。一连几天,一位女大校出现在电视节目中,用通俗的语言讲解震后卫生防疫知识。她叫陈薇,我国生物反恐疫苗研究的权威专家、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被媒体称为“第一位敢说可以阻止SARS的人”。2003年,非典肆虐时,她在40多天时间里,带领课题组与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取得关键实验数据,率先研制了预防药物——基因工程人干扰素ω喷鼻剂,为阻击非典作出巨大贡献。
 
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处的北湾三角地虽风景秀丽,却是边防官兵的梦魇。在巡逻潜伏区域,蚊虫密度之高极为罕见。官兵们被蚊虫叮咬,有的红肿、溃烂。2005年,这里来了一位女博士赵彤言。大家并不知道这位专往蚊虫密集处跑的女科学家已与蚊虫打了20年交道。一年后,一种新型防蚊服出现,一举解决了困扰官兵40年的蚊虫之患。
 
作为军事医学科学院第一位到国际组织工作的科学家,李桦当过知青,入伍后先到药房再到炊事班,还当过文化教员。这样的经历成就了李桦勇于迎接挑战的坚毅性格。1997年,经过重重选拔和严格培训,李桦赴荷兰担任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视察员,并在两年后晋升为视察队队长,先后带队执行了美国、前南斯拉夫、伊朗、伊拉克等化武设施核查任务近百次,赢得了队员的钦佩和联合国特使的赞许。
 
2007年6月6日,解放军总后勤部礼堂,年轻的女科学家杨晓高票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杨晓是我国基因敲除研究的领军人物。1996年,杨晓到美国学习基因剔除技术,短短一年半时间里成功研制出9种基因敲除和基因敲入小鼠。回国后,她很快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因打靶技术平台,主编了国内第一部关于基因打靶技术的专著,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荣誉接踵而至,杨晓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等称号。
 
在军事医学科学院,这样优秀的女性还能列举出很多,如连续4届当选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倍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张纪岩,入选总后勤部“三星人才”的黎燕、高月、彭瑞云、李爱玲、李慧艳、岳文等。就是这样一群美丽而杰出的女性,并肩站立在医学科技前沿,为军事医学科研点染了绚烂光华。
 
《科学时报》 (2011-10-20 A2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