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鲁伟 陈继荣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12-10 23:34:34
专家联合攻关能源地下储备安全难题
“能源储备地下库群灾变机理与防护理论研究”启动
 
加强能源地下储备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地下储备库研究和建设起步晚,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科技难题。12月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主持的“973”项目“能源储备地下库群灾变机理与防护理论研究”启动会上获悉,未来5年内,由中科院武汉岩土所、中国矿业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8家单位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将联合攻关,为我国地下能源战略储备库群选址、设计、灾害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与地上储备方式相比,地下储备具有安全、节约土地资源和经济环保等特性,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有效途径。”该项目专家组成员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在启动会上指出,随着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沿线的一些城市需要靠建设天然气地下储备库来调节供给。
 
据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院长李文阳介绍,从1993年起,我国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预计到2020年我国60%的石油将依赖进口。相比石油短缺而言,未来几年内,我国天然气消费将大幅提高,预计2020年将达到2000亿m3。根据国际惯例,我国需建立年消费量10%~15%(即200亿~300亿m3)的地下储备库,以确保能源安全。
 
由于盐岩具有良好的流变性、低空隙率、低渗透性等特点,是国际上公认的大型能源地下储备的方式。盐岩能源储备是利用水溶法开采地下盐矿而形成的大型地下空间实施油气储备。
 
“国外在盐岩地下储备方面有30多年的研究积累。从国外盐岩地下库群运营情况来看,地下储库灾害仍然时有发生,如油气渗漏引发大火、溶腔失效导致地表沉陷、库群破坏等。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美、德、法等国已经先后发生类似灾难性事故10多起。”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武汉岩土所研究员杨春和介绍。
 
“与国外海相沉积形成的巨厚盐丘不同,我国盐岩属于湖相沉积形成的层状结构,具有盐层厚度小、不溶夹层多、埋深浅等特点。国内外尚无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建库的先例,相关基础研究也很少,更没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可循,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科技难题。”杨春和说,与国外储库选址相比,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我国储库选址均位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一旦发生事故,不但影响能源储备,而且直接危及公共安全,后果更为严重。
 
2007年2月,作为“西气东输”重要配套工程的金坛储气库正式投产注气,是我国第一座利用地下盐穴建设的天然气储气库。目前,该储气库已经安全稳定运行600多天。杨春和认为,金坛储气库工程的成功建设将有助于国内相关研究项目的深入开展。
 
杨春和表示,未来5年,由3位院士、4位“杰青”、2位长江学者和48位博士组成的科研团队,将重点研究层状盐岩体在原油、水、气等作用下的储库群围岩体的本构关系、变形破坏机理、库群灾害激增机制与时空演化、风险评估与灾害防护等科学问题。着力建立有效的大型盐岩地下油气储库群灾害预测方法和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实现从“被动救灾”向“主动防灾”转变,提升大型储库群建设与运营期的安全可靠性,为我国地下能源战略储备库群选址、设计、灾害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的发展。
 
《科学时报》 (2008-12-11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