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子才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2-13 22:39:38
选择字号:
欢乐无穷听石吟

 
陈子才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大多喜爱藏石赏石,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文。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时,曾写下了一首题为《太湖石》的诗:“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后来他把太湖石置放自己庭院中,对石凝视,顿有所悟,又写下了著名的《双石》诗:“苍然两片石,厥壮怪且丑。……孔黑烟痕深,罅青苔色厚。老蛟蟠作足,古剑插为首。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渐恐少年场,不容垂白叟。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清代评论家刘熙载认为这首诗是“石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的形象说明。
 
在我的故乡江苏省无锡市的锡惠公园内,有一块非常有名的景观石床,名曰“听松石床”,它是一块表面平坦的长方形大石,石质坚润,可坐可卧,故名“石床”,又名“偃人石”、“演人石”。晚唐诗人皮日休曾作《惠山听松庵》诗:“千叶莲花旧有香,半山金刹照芳塘。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他在另一首诗里也写过:“晓景半和山气白,微香清净杂纤云,实头自是眠平石,脑侧空林看鹿群。”他的好友陆龟蒙在《和袭美怀锡山药名离合》一诗中,也提到在石床上躺卧时的情景:“鹤伴前溪栽白杏,人来阴洞写古松。萝深境静日欲落,石上未眠闻远钟。”关于这个石床,还有一个传说的故事,相传宋时,金兀术被岳飞率领的将士所败,后退至无锡,已筋疲力尽,躺在石床上小憩。突然,一阵大风把松树吹得飒飒作响,金兀术骇得连忙跳下石床,以为是追兵赶到,就躲在石床东侧,窥看动静。由于神经过分紧张,抓住石床边的右手一用力,就在石床上留下了掌心和五个指头印。其痕迹至今犹存。近代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华彦钧)的《二泉映月》就是在石床附近创作,他还为石床谱写了一首《听松》乐曲。笔者少年时,也曾随父母畅游惠山,曾在此石床上躺卧过。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一生酷爱收藏奇石,有一次见到一块奇石,竟对它说:“石兄,久违了。”并且向它跪拜,留下了米芾拜石的千古佳话。另一位宋代文豪苏轼也与奇石结缘,他的庭园中有一奇石,有天晚上托梦给他,陈述石之优点。苏轼梦醒,“骇然觉坐想其语,勉书此诗席之端。”写下了题为《咏怪石》的一首荒诞离奇的咏物诗,表达了苏轼天才的创造精神,此诗足以与屈原的《橘颂》媲美。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该书第一回就写下《青埂峰顽石偈》:“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据《淮南子·览冥训》:“古往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曹雪芹在题为《自题画石诗》中写道:“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坠地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此石可握于手中,又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应该是一块玲珑可爱的陨石,也许就是贾宝玉的那块通灵宝玉了。
 
十年前,笔者协助一位无锡同乡在乌鲁木齐举办《新疆首届观赏石展览》时,结识了一些石友,那些色彩纷呈、造型奇特的石头使我大开眼界,尤其是阅读了陕西作家贾平凹为著名藏石家李饶的藏石编撰的《小石头记》一书,使我了解到奇石的收藏与鉴赏是十分高雅和极具文化内涵的事。贾平凹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人是要有嗜好的。……最痴心的是玩石头。……我平日吝啬,……也不肯轻易为人留字,可谁若送我奇石,我会当场挥书答谢的。……我疑心我的上世就是石头。”在一篇写“毛泽东像”奇石的文章中,有一段文字给了我极深的印象:“伟人永远存活于历史之中,如秦皇、汉武。则天于唐,乾隆于清。然而藏石的风气数千年里,正文野史从未记载过某一天之骄子影显在石头上。然而毛泽东的头像却在象征中国之母的黄河道中,清晰毕然地出现于一块石头上!”这段文字使我受到感染。于是拾石捡石、购石赏石、读石写石,给我的退休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在离单位驻地的一公里多的地方,修筑公路时挖掘出了不少河卵石,堆成一座小石山,我从那里捡到不少有收藏价值的奇石。在一块石头上,一位裸体少女正在瀑布下沐浴,一只手正在梳理头发。仿照曹雪芹《自题画石诗》的格式,我为这块奇石写了一首《雅石吟》:“爱此一奇石,绝妙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孕育是何年?飞瀑洗凝脂,激流冲发乱。疑从瑶台来,戏水入红尘。”
 
在乌鲁木齐市的地摊上,我从一位甘肃老农手中买到一块产自洮河的扁平白色石头。此石细腻润滑,在石上有一个十分精美的图案,一位长着长发和胡子的老人、鼻子清晰可见,正托着下腮沉思,颇像马克思的神态。德国莱茵河畔的伟人形象出现在中国甘肃洮河中的一块石头上,也是一件奇事。
 
几年前,在广州和辉花园临街的树丛中,我拾回一块奇石,将它立起观赏,颇像一位北京猿人,我将它捎回郑州。后来在新疆,几位朋友看了石照又说她像楼兰少女。我写了一首《咏岭南奇石》的诗:“岭南奇石美绝伦,似人似猿天作成,水冲沙蚀经岁月,石不能言亦喜人。鬼斧劈击太古时,神工雕琢万年春。精美石头会唱歌,抑扬顿挫传古韵。”
 
在我收藏的众多奇石中,有一块石头是与新闻媒体有着许多故事的。那是一块从前面提到的那座小石山上捡拾回来的一块石头。我曾经从它旁边走过多次,而未能注意到它的存在。有一次,把它碰翻了一个身,我见到上面似乎有一个人的头像。于是,我用自行车将它驮回了家,洗净之后放在地板上细看,正巧来了两位同事,三人仔细欣赏,发现由白色石纹构划出来的人像与笑星赵本山十分酷似。于是,我打电话给媒体。第二天,报纸就以十分醒目的标题《石头挺像赵本山》作了报道。其后,包括新疆电视台在内的多家新闻媒体都相继报道。
 
此生有幸,与石结缘。最后笔者以去年写的《奇石缘》诗作为本文的结尾:
 
天地初分热浆喷,神工雕琢自天成。
 
奇石本是有情物,相遇相伴因缘分。
 
米芾拜石成佳话,苏轼梦石发诗兴。
 
晚年有幸成石痴,欢乐无穷听石吟。
 
玲珑白润是天造,石上人物真奇妙。
 
国际共运第一人,画师惊叹神工巧。
 
水冲沙磨出洮河,新疆有缘遇珍宝。
 
奇石无价常玩摩,时光隧道任逍遥。
 
《科学时报》 (2011-12-14 B4 科学与文化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