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姚守拙遗体告别仪式举行,他是“教育投入要立法”首倡人 8月31日上午,姚守拙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数十年来,姚守拙致力于分析化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是国际上压电晶体在液相介质中稳定振荡并应用于化学测量的先驱之一。他创立了压电液相振荡的系统理论,建立了非质量效应压电/体声波传感技术。[详细] |
![]() |
陈润生院士:科学发展是不断交叉融合的过程 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的,科学智能需要成为善意的智能。如果一个科学家能够肩负起教育家的责任,当然是很好的,但毕竟科学家和教育家是不同的,科学家应当在教育这个领域探索和努力,才能够肩负起教育家的责任。[详细] |
![]() |
翦知湣院士现身上海科普大讲坛,揭秘深蓝之谜 8月24日,上海科普大讲坛第229期暨院士专家讲坛第106期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报告厅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翦知湣在科普报告《深蓝之谜:探索海洋最深邃处的科技前沿》中,介绍了深海研究的重大价值与我国深海科技的前沿进展,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交流。[详细] |
·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守拙逝世,享年90岁 | ·谢立信院士团队研发促进角膜损伤修复的新凝胶 |
·我国防空导弹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本水逝世 | ·中国科学院院士伍荣生逝世,享年91岁 |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传尧逝世,享年80岁 | ·孙凝晖:AI赋能科学发现将突破人类认知极限 |
![]() |
金力寄语复旦新生:怀无用之心、干有用之事、做好用之人、成大用之才 “人的一生,是在不断选择中度过的。对于成长而言,选择是一项特别重要的能力,也是需要不断锤炼的能力,不断地选择、不断地进步。”9月4日,在复旦大学2025级开学典礼上,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发表讲话《学会选择 自主发展》,从三个方面寄语全体新生。[详细] |
![]() |
海医校长寄语新生:拒当“杠精”,不做“戏精” 9月1日上午,海南医科大学2025年新生开学典礼在子文体育馆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医科大学校长陈国强以《以改变为刃,仁心为帆,刻划新时代“东坡答卷”》为题,用深情、有力的话语为全体新生带来开学第一课。陈国强指出,进入大学,同学们应该撕掉“被动应试”的标签。[详细] |
![]() |
大学如何向新出发?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对新生这样说 8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2025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举行,上海交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作了题为《向新出发,在积累中成就卓越》的讲话。丁奎岭谈到,向新出发,不仅要主动适应时间和空间上的转换,更意味着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变化、未知与挑战,进而创造突破超越的可能。[详细] |
·北大校长龚旗煌:奋斗永远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 ·邬贺铨:“人工智能+”行动加速产业智能体落地应用 |
·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不是进清华捷径 | ·王贻芳院士:探微观之谜 展创新之力 |
·杨善林院士:强化基础研究,夯实AI“领跑”根基 | ·钟南山:人的一生,总要留下点什么 |
![]() |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打造网络空间的“免疫盾牌” 沈昌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我国密码科技、信息系统工程领域专家,可信计算技术开拓者和奠基人。主导起草了首个“国家信息安全规划”,开创“可信计算技术体系”。长期担任国家信息安全领域核心专家,参与“金盾工程”、二代居民身份证系统等重大工程。[详细] |
![]() |
何泽慧:弹道烽火砺赤胆 破壁求索为家国 “我做事都不合时代的……打击我不怕,打击就打击,对国家有益处我就做。”这段话,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何泽慧生前留下的一段影像。白发苍苍的她身着简朴的毛衣和马甲,对着镜头说出了这句凝结着她一生信念的话。[详细] |
![]() |
尹泽勇:给咱的飞机装上“中国心” 偶尔见诸报端的尹泽勇,也只是几个“简单”的第一: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型自行研制并设计定型的涡扇发动机、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型独立自主研发的涡轴发动机、主持研制我国第一个商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验证机,等等。[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