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加平完成北极站基科学考察任务 经自然资源部批准,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建筑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刘加平,作为中国2025年度北极站基科学考察队员,于2025年7月18日至28日赴北极开展科学考察,圆满完成了在北极的考察任务并顺利返回国内。[详细] |
![]() |
104岁生日这天,“王希季教育基金”设立 7月26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希季104岁生日当天,“王希季教育基金”捐赠签约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经王希季院士委托家属授权,云南下关沱茶集团原董事长罗乃炘捐资130万元设立“王希季教育基金”,用于资助云南籍白族学生成长成才。[详细] |
![]() |
陈化兰院士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陈化兰主要从事动物流感病毒研究。她对H5N1和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病毒进化、感染哺乳动物能力、致病力和跨种传播的关键分子及其相关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发现,在Science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00多篇,为禽流感病毒的科学认知等提供了关键科学基础。[详细] |
·电力电子及控制设备专家汪槱生院士逝世 |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恒逝世,享年96岁 |
·瓶颈待破!葛昌纯院士:空间太阳能电站亟需持续支持 |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远良逝世,享年87岁 |
·黄建平院士公开课暨科技女生赋能计划结营 | ·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孙大业逝世 |
![]() |
丁奎岭:大学也要走“开源”发展之路 8月2-3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2025 CCF中国开源大会(CCF ChinaOSC)在上海召开。开幕式上,丁奎岭在致辞中表示,开源不仅仅是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的新风尚,更是推动开放发展、共同发展的重要路径。大学也要走“开源”的发展之路。[详细] |
![]() |
对话舒德干院士:AI时代,知识积累仍然非常重要 舒德干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AI(人工智能)+教育”成趋势的背景下,目前AI已经成功应用于化石的快速鉴定和分类等方面,今后将逐步深入到生物演化和生态环境重建。他希望青少年都多学些AI相关知识,以便应用到各个领域的研究中。他认为,在AI时代,知识的积累依然非常重要。[详细] |
![]() |
钟南山:国家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国家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这就是使命感!”7月17日,2025年广东省首期“脱颖训练营”(暑期)在广州实验室举行专题讲座。活动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实验室主任钟南山为参加训练营的高一学生讲课,畅谈创新等话题。[详细] |
·丁一汇:极端气候事件的成因、影响与应对 | ·谭蔚泓院士:应构建开放技术的良性循环机制 |
·吴光辉:基础科学托起大飞机工程之美 | ·丘成桐:年轻学者正在引领新的研究方向 |
·周其林:化学本质是创造新物质,不能只盯发文章 | ·港中大校长卢煜明:每周要拿出一天时间做科研 |
![]() |
吴玉章院士:创新免疫学研究,提升人体抗风雨能力 近日,国际免疫学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翻开了新一页:全球首个免疫专病医学中心——新桥医院免疫专病医学中心正式成立。这一平台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玉章领衔打造,改变了传统免疫诊疗模式,构建了从实验室到病床的完整创新链条。[详细] |
![]() |
专啃“硬骨头”的“选矿王”余永富 余永富,长期从事我国难选红(磁)铁矿石,铁、稀土、铌、萤石大型多金属共生矿石,铜、铅、锌硫化矿石选矿研究,研制出国内外独特的选矿新工艺,首次提出在中国铁矿山开展“提铁降硅”研究的建议,对中国高炉实现“精料方针”有指导作用。[详细] |
![]() |
王小谟:拼命造出“争气机” “就这些材料,看你们能不能弄出名堂来!”1960年,苏联专家撤离时的傲慢,深深刺痛着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第14研究所科研人员的心。“中国人也要有自己的三坐标雷达!”关键技术支持的突然中断,让初入研究所的王小谟认清了眼前严峻的形势。[详细] |